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低温作业人群谨防冻伤

日期:12-25
字号:
版面:04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气温持续降低,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户外作业的建筑工人、冷库员工、冬季户外巡逻人员等,职业冻伤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健康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低温环境下工作时长每增加50%,职业冻伤的风险就可能上升30%。职业冻伤不仅会给伤者带来巨大痛苦,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增加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因此,预防职业冻伤至关重要。   日前,快递员张先生在室外长时间工作后,手部出现红肿、疼痛还伴有瘙痒。去医院一查,被告知是冻伤了。冻伤重在冻,没有明显伤口也可能造成伤害。日前,记者联系采访了省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所专家。专家提醒,职业冻伤分三级,勿以伤口大小判定严重程度。   轻度冻伤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舒适度;中度冻伤皮肤可能出现水泡、溃烂,愈合过程漫长且易感染,给伤者带来极大痛苦;重度冻伤则会损伤深层组织,如肌肉、骨骼,甚至导致肢体坏死,严重情况下需截肢,造成终身残疾,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与经济压力。   正确预防职业冻伤,需从物理环境和个人防护两方面着手。改善作业环境方面,建议采用供暖设备,如暖气、热风幕、地暖等,维持作业场所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对产生低温的设备进行保温处理,减少室温降低的速度。   个人防护方面,作业人员需穿戴防寒服、手套、鞋(靴)、面具、耳罩等,衣物保持清洁干燥,潮湿之后立即更换。需要注意的是,防寒服的尺寸既不可束缚过紧,也不可过于宽松,束缚过紧影响末梢血液循环,会增加冷影响或冷损伤的机会;过于宽松影响保暖量。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循环会变慢,从而增加冻伤风险。掌握这些小技巧可以有效避免被冻伤。专家支招,应避免连续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作业,尽可能每隔1-2小时到温暖的室内或避风场所休息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回复体温。工作时应定时活动身体,如每隔一段时间就搓搓手、跺跺脚、伸伸腿,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吃得好睡得香很关键。饮食建议以富含蛋白质的热食为主,如瘦肉类、蛋类、鱼类、大豆和豆制品;定时摄取热饮,如糖水或运动型饮料。低温作业人员平时宜进行适应性训练,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避免冻伤重在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合理有效的治疗,对预后致残率的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发现有手、脚、颜面等部位感觉异常或麻木、刺痛、痒感或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工作,脱离寒冷环境并采取保暖措施,一旦出现冻伤,及时就医阻止冻伤进展。专家划重点:冻伤处置前首先要判断伤情,难以确定伤情时,按重度冻伤处置。切记不能拍打按摩、冷水浸泡、冰雪搓擦或者明火烘烤。 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