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边包饺子一边拉家常
12月20日,碑林区文艺路街道友谊社区的居民齐聚一堂,共同延续一个进行了近10年的传统——一起包饺子,让身边的老人和特殊群体品尝到“家的味道”。
上午10时许,友谊社区的厨房里,四位老人就在灶台前忙活开了。她们平均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因为厨艺好,对社区各项事务又热心,近两三年来,每年冬至包饺子都少不了她们的身影。76岁的周老太说,大家一边包饺子一边拉家常,特别开心。
10点半,瓦窑小区邻里服务站的站长张长忠来到厨房。他是包饺子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男性志愿者,也是社区里有名的热心肠,菜和肉就是他和另外几名志愿者前一天买回来的。
临近11点,社区工作人员和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包饺子的队伍中。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手法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面团和馅料。他们或捏或折,力求将手中的饺子包得既美观又结实。有的追求精致的花纹,细心地在饺子边缘捏出细腻的褶皱;有的则注重形状的创新,尝试包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模样。
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漂亮的饺子逐渐摆满盖帘儿。饺子出锅后,及时赶来的保洁员们与社区居民开始享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为他们带去温暖与关怀。
“以前是我和一些热心居民负责为大家包饺子,现在新的热心邻居为我包饺子,感觉很幸福!”品尝着美味的饺子,87岁的胡新英老人欣慰又感动。她曾是社区包饺子团队的成员,近两年因为近身体原因才不得已“退休”。
友谊社区党委书记李静说,从2015年起,除了特殊时期活动受限制外,包饺子团队每年冬至都为辖区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包饺子。团队中有人“退休”,就会有热心居民“接力”,团队骨干力量目前有10人。近10年来,这项活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也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文/记者 陈静 图/首席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