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将帮助患者告别困扰 恢复正常吃饭

日期:12-20
字号:
版面:04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数字化种植修复科杜良智主任团队,创新性地通过在患者颅骨固定标记物引导下,使用机器人辅助在腓骨重建的上颌骨上实现种植体植入。经科技查新,这是颅骨固定标记物在口腔种植机器人领域的首次应用,也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缺损颌骨上植入种植体手术方式的首次应用。   12月19日,记者采访杜良智主任团队了解到,简单来说,这一复杂手术成功帮助一名饱受颌面部肿瘤困扰的患者,将让他重新回到“有牙、能吃饭”的正常生活。   患者王先生来医院就诊时,已经两年没吃过正常饭菜,日常三餐只能靠流质食物充饥。两年前,他因颌面部肿瘤在该院头颈肿瘤外科切除上颌骨,同时通过游离小腿骨,即腓骨瓣重建了上颌骨骨弓基本形态。有了支撑上颌骨的“房梁”,王先生本想靠活动假牙恢复咀嚼功能,可活动假牙在重建的上颌骨和黏膜(皮瓣)上没有吸附力,会直接脱落,牙齿缺失的日子给他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缺失的牙齿该怎么补?杜良智经检查发现,王先生的口腔整体条件无法采用传统的活动假牙修复手段,只能选择种植牙修复。“腓骨与颌面部的骨组织不同,腓骨宽度不足一厘米且比较菲薄,条件极端苛刻。”杜良智告诉记者,在常规植入过程中,可能导致植体植入深度不足,或者导致骨膜穿孔以及其他重要部位损伤。面对这一困境,通过种植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在腓骨重建的颌骨上精准植入种植体,可以实现种牙需求。   记者了解到,这一数字化手段的实施需要在患者的牙齿或者颌骨上固定标记物,帮助机器人实时识别患者术区位置,引导操作。但是王先生的颌骨已经被完全切除,仅有移植后的腓骨和固定颌骨的钛板,如何固定标记物,成为这次治疗的关键。   针对该患者的病情特点,杜良智主任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李奇副主任医师经过多次会诊、反复确认,决定选择最靠近术区、最易实现和最安全可靠的颅骨来固定手术机器人工作标记物。并在术前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虚拟患者,模拟手术方案,反复验证可行性,确保最安全、最理想的种植修复效果。   明确手术路径后,还要细化具体操作环节。考验一,如何确保种植体精准植入。李奇告诉记者,骨头结构如同三明治分为三层,两边是骨皮质,中间是骨髓腔。手术要求,固定标志物的钉子需穿透颅骨第一层骨皮质到达第二层骨髓腔,却不穿透第二层骨皮质,这是最理想的效果。该操作十分考验医生的技术,也是手术难点之一。考验二,手术麻醉安全如何保障。因为患者此前进行肿瘤手术治疗,整个鼻腔被“掏空”,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可患者无法进行气管插管,这对麻醉师无疑又是一重考验。   当日术中,李奇顺利在患者颅骨外固定手术标记物,通过拍摄螺旋CT后确认固定标志物的钉子位置精准。麻醉科王智主任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了经鼻纤支镜麻醉,仅用时不到15秒一次成功,保证患者插管时血压和心率平稳。随后,将术前CT、术前规划、患者颅颌骨位置及机器人机械臂进行配准标定。杜良智主任团队通过机器人亚毫米级的定位方式,精准控制避开固定腓骨的钛板和钛钉,用时3小时,顺利将6颗种植体植入规划位置,确保种植体按预设位置准确就位,为后期修复上颌缺失牙列打下基础。手术圆满成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