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日期:12-19
字号:
版面:04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布上一年度的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国高龄老年人群主要健康特征、关键影响因素与干预技术研究”获得一等奖。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龄老人研究。项目组历时20多年,在全国23个省份800多个区县入户随访4.2万名高龄老年人。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毅发表论文指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的医疗保健和更高的收入,使得老年人更长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吸烟、规律运动、食物多样化与活到百岁之间存在着独立的显著关联。   对数据的定量分析,很大程度支持了美国人口学家塞缪尔·普雷斯顿的判断。普雷斯顿认为,在影响寿命增长的因素当中,收入增长和营养充足占了大约25%,其他因素主要是传染病媒介控制、药物和免疫方面公共卫生的革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全民卫生健康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最近10余年来,我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说,研究显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与婴幼儿死亡率降低、传染病防控成效有很大关系。   从历史上看,1949年之前,我国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也就是五分之一的宝宝会在襁褓中夭折。   与婴幼儿死亡率相关联的,通常还有孕产妇死亡率。1949年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   这几项严重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指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均出现持续大幅改善。到202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已降至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从近10余年的数据来看:与2011年相比,婴儿死亡率下降6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60.3%,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42.1%。正因进步如此显著,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   除上述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的极大改善,一系列恶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甚至彻底消除,也是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20多年前第一次到中国时,看到广大农村还有不少人缺乏医疗保障。现在他发现,中国医疗可及性已有很大改善。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是一个惊人成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这一成就的贡献者之一。”泰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