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告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日期:12-19
字号:
版面:04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收到记者的采访问题,88岁的原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陈育德很干脆地回复:能否用微信交流?   20世纪60年代初,这位在北京医学院卫生系(现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均预期寿命测算的学者很难预测到,60年后的自己,在颐养天年之际还能熟练使用新兴社交工具工作。   根据1963年一项对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的调查,人均预期寿命当时仅为61.7岁。   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   简单来说,它是通过统计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推算出新生人口平均可以存活的年数。各年龄段的死亡率越低,人均预期寿命就会越高。   陈育德解释,人均预期寿命是采用寿命表编制方法测算得来的,并不等同于实际的人口平均死亡年龄。不过,由于能够反映某时某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口生活方式和卫生健康等综合状况,并可直接进行比较,这一指标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   如果把中国历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数字连在一起,可以直观地看到一条稳步上扬的“长寿曲线”——   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198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7.9岁。到1998年,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岁,已经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自2011年至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结果推测,到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增长到81.3岁。   预期寿命的增长,与实际寿命的延长形成了呼应。   张女士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局工作。她留意到,近年来发出的讣告上,逝者享年有大幅增长。她粗略作了统计:2000年之前,讣告上出现最多的年龄是70+;如今,大多数已经是80+,还有不少是90+甚至超过百岁的。   “数据不一定全面,但长寿的趋势很明显。”张女士说。   大城市之外,乡村的长寿人数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一些“长寿之乡”。   江苏启东,毗邻万里长江入海口,潮水退、滩涂出,沧海变桑田。百余年来的这种变迁,至今仍有目击者亲证——   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启东有百岁以上老人185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140人。而启东所在的江苏南通市,七普数据显示共有1236位百岁老人,相当于每10万人中就有16位百岁老人。   根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评选标准,每10万人中有7位及以上百岁老人,是长寿之乡授牌的必要条件。自2007年以来,该学会认定的长寿之乡已超过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