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塬 金山神庙 20世纪30年代的新丰镇 凡河 □王晓飞 大自然天造地设,信笔挥洒出平旷八百里秦川,又在秦岭终南一段,毓聚天下大美钟灵毓秀。而往东去留下一幅经典的版画,渭南、临潼、蓝田相互挽手,版画上靠近临、渭一侧的黄土塬,几千年来被叫作铁炉塬。雄奇伟大的造物者颇具匠心,用巨幅的水墨秦岭画屏遮挡住秦川,关中沃土汇聚了太多的王霸之气。若从长安一路东来,顿觉王霸英气虎虎而生,一走到临潼境内,鸿门宴使新丰镇名扬天下。平川旷野盛不下这么多王气,兀然在此隆起一个疙瘩,骊山曰山实则连接沟纵梁横的横岭,好一片刀刻斧斫的造化,铁炉塬正在这幅经典版画里。 站在这个土疙瘩或者塬上,会感觉到山川塬岭各种地貌齐全,隐隐然透着王霸之气,自然也是一片皇天后土。秦始皇嬴政的相貌与脾性,乃赳赳老秦人中的典型形象,活生生的一个秦俑!公元前221年,嬴政横扫六国,结束春秋战国纷争,此乃何等的气势,何等的伟业!天下的铜器聚之咸阳,铸成十二个高大的铜人,立于三百里阿房宫前。秦国的兵锋直指山东之时,数万士兵与土著建炉冶炼,打造铁制兵器,遥想那两千多年前的神武英主,不可一世的始皇帝一声令下,数十万三秦子弟热血沸腾,铁蹄到处所向披靡,六国诸侯无不臣服,那又是何等的盛威。 一片土塬能让渭南、临潼、蓝田紧紧挽手,细想“铁炉”这个古怪的地名,莫非也是王气收敛凝聚而成?恍惚间仿佛走进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赳赳老秦人呐喊着,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仿佛看见了日夜不息的炉火,那通红通红的古铁炉塬……始皇帝的皇陵就在骊山脚下,往西二十几里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你能说这片土地不神奇吗?铁炉塬上的地名特别古怪,无论从南、北、东、西哪个方向进入,都会想到大小“金山”,“恓惶岭”……一串地名,让人浮想联翩。 横岭上最高的南疙瘩是“大金山”,名为“金山”却实在没有金子,据说曾有一座金山神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庙会,方圆几十里乡民来这里朝拜山神,祈求平安。沟纵梁横,许多河流都从这里发源,“恓惶岭”并不是非常恓惶,它与北苍湾村隔沟相望,一棵老槐树可以作为村标。传说刘秀为王莽所追,情急之中饥渴难忍,胯下马三蹄,水贵如油的瘦岭上,居然踹出了两汪清泉。少年刘秀晚上借宿农家,被毒蝎蜇了正疼痛难忍,便说:“恓惶恓惶真恓惶,惜惶村里困帝王!”言罢将毒蝎掐断,蝎尾扔向南沟,“惜惶岭”村名不胫而走,一传就是两千年啊,据说村里很少有蝎子,而南沟的蝎子却随处都是。“惜惶岭”还有几个名字,“槐树坪”是因刘秀在土坪的大槐树上藏身,刘秀被追耽误了饭点,故名“误饭村”,刘秀走得仓皇把书掉了,故而得名“掉书庄”,想来这些传说靠谱,也甚是神奇呢。 小金山到底有没有金子,《临潼县志》有种金源的记载,并称:“马额山,赵统诗注骊山东首即小金山,为金庙即金山庙,北折为马额山,有元初七真马丹阳洞,故此地震没圮。”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乡民们盘山而居,以云雾濯足,守着万顷良田,耕读传家,数百年来在此繁衍生息。青烟蓝瓦,房屋错落有致,鸡犬之声相闻,春日桃花杏花槐花,清香四溢,活生生一个世外桃源。小金山境内有一条凡河,这“凡河”居然有不凡之处,据说古时凡河中能淘出金子,这可能是这里叫作“金山”的唯一理由。 骊山耸峙,南接蓝田,与天险秦岭门户相连,地势高峻,仁宗庙为骊山最高处。骊山北麓依山北下,下几个阶梯北接渭河平川,零河、戏水、玉川河似几把刀子,将大地切割成几个南北纵向的深谷。渭南临潼相守相望,铁炉塬就在骊山北麓,它是关中进入商山的重要通道,东南约二十里的厚子镇,“厚”字古时写作“堠”字,此地直达南山诸谷口,是渭南、蓝田、临潼三地挽手之处。南行入坑谷,路通商州,古时也是通衢大道。铁炉镇面向正南,经小金山直通往蓝田,东入商州,西通长安。铁炉镇往西十里是马额镇,可以南进穆寨,北出零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骊山北麓的东西大道,东出潼关可直达中原,西接宝鸡而出陇西,也是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冲。零口东临零河深谷,南依零塬,是东进临潼的要道。唐末黄巢与唐将李克用大战,就在零口附近的良田坡摆开战场,今零口镇北的营上大冢,正是黄巢屯兵的遗址。戏河在零口之西,西岸有古戏亭,又名幽王城,据说幽王与犬戎于此大战时被杀。秦末义军大将周文,率西路数十万大军西进,破潼关直逼咸阳之际,秦将章邯率军迎战于“戏”,使周文在此受挫。 在广袤的铁炉塬上,与“铁炉”名称相似的地方还有一个“马额”,与作战打造铁兵器有关。据记载,秦始皇时,秦军在现铁炉镇东南一里处的邓家庄西设立兵营,建炼铁炉专事金属冶炼,加工打造铁制兵器,由此“铁炉”闻名于世。考古发现,铁炉镇街有秦代冶炼遗址。“马额”是作战时遮护战马面部的装备,秦代用青铜铸造“马额”,推测马额应为铸造“马额”的作坊,是建炼铁炉浇铸“马额”而得名的。 铁炉塬南接大金山、小金山,东北接渭南的贠曲、何刘。史书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进奉元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朱元璋首倡“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次年(1370年)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都督濮英征调军士,重修西安城墙。铁炉塬应该是驻防之地,冶炼和生产兵器的场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悠悠岁月之中,我在铁炉塬上的何刘中学讲过课,吃饭在同一条街上,饭馆却在临潼地面。街南头有一座戏台,建在街的中央,街北头有座不大的土塔,将头伸进土塔内,能听到轰轰的声响,据说是地下湖海的水声。街中间靠西边有铁匠炉,隔壁有一家剃头铺。当这片地面的王气黯然,却保留了自然本真的第一环境,我们沿着零河沟谷南行,一路蒹葭苍苍,水声潺潺,风光宜人。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沟口还有喜人的麦田。蓝田、渭南、临潼的村村寨寨,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各显神通。以清水沟为界,沟东铁炉镇周围盛产草帽,相传已有400多年历史,男女老少皆可编织。草帽做工精细、质地柔软,能遮阳挡雨。草编品种多样、精美实用,男女礼帽、平顶帽,扇形帽,儿童戴的虎头、狗头、猫头帽,计有六十几个品种,销往河南、山西、宁夏、新疆等地,铁炉塬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帽之乡”。铁炉塬人把麦秆着色,精编成小手提包、桃形手镯等工艺品,小巧玲珑,惹人喜爱,成为旅游纪念品。整个铁炉塬盛产柿子,品种有水花、空心、牛心、舍间黄、火蛋、火晶等,近年的猕猴桃也做得风生水起,铁炉塬的名吃油馍,因“铁炉”而生,两面金黄酥脆,外香酥而不硬,里绵软而不黏。其正宗的味道和悠久的历史,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条布满沟梁凹岔的横岭,一帧斧劈刀刻的版画,仔细看那沟渠的纹路,正是汉语里象形的“人”字。当我再次把脚伸向这片铁炉塬,脑海里不停地腾挪着“铁炉”这个奇异的名字。几千年前熊熊燃烧的炉火,穿过岁月的长河,化作这片土地上的永恒风景,这迷人的景致和“铁炉”留下的油馍,一定会使铁炉塬再次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