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维佳
西安小南门,这几年确实火出了圈,成了不少外地游客来古城后的必游之地。也许,这不是因为它的名气,而是因为它的烟火气。
小南门,大名勿幕门,位于西安古城墙南段西侧,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先生而命名。与历史悠久的大南门——永宁门相比,勿幕门开通晚且只有一个门洞,俗称“小南门”。论大小,宽不过七八米、高仅十余米的小南门,是西安城墙18座城门中唯一的单门洞城门,与它的左邻右舍——朱雀门和含光门相比,就像两个大哥中间夹着的小弟,加之门外高大梧桐树的遮掩,显得极不起眼。但若要问“叫醒西安人的是什么”,很多网友会打趣答道:“小南门早市!”
曾几何时,当早上大多数人还在起床前的最后酣睡中时,西安小南门内从东到西边含光门的城墙根下早市,就已经开张了,人头攒动,烟火升腾。卖蔬菜水果的,卖早点饮食的,人声鼎沸:“XX甄糕,西安网红”“肘子夹馍,西安一绝”“油茶,麻花”“宫廷牛肉饼,把人能香死”“锅盔辣子,豆腐脑”“羊杂汤,肉丸胡辣汤”……店家商贩的叫卖声、吆喝声、嘈杂声,不绝于耳。人们或推车驻足,或排队等候,或手拿把掐,或边走边吃……无论是西安人还是外地人、外国人,此时,吃相与环境已不重要;人们在品尝“碳水之都”舌尖上的美味中,感受着小南门里的人间烟火,体验着古都早市的市井繁华。每天一大早,来自天南海北的俊男靓女,几乎个个举着手机、品着美食,艰难却乐不可支地在小南门早市上挤来挤去,纷纷向亲友进行“实况转播”。如此这般,天天如此,小南门能不火吗?尤其是早上七点之后、九点之前,小南门里彻彻底底成了一片人海,摩肩接踵,寸步难行,甚至影响到了附近居民和单位员工的出行,一些人颇有怨言。
中午时分,随着午餐开始,“陕西小吃,一泡了之”的说法在小南门得到充分诠释。牛羊肉泡馍、牛羊小炒泡馍、葫芦头泡馍、豆花泡馍、梆梆肉、粉汤羊血、biangbiang面……家家内外满座,还有不少排队等候的。这里是西安人“知味还觉此处香”的味觉记忆,也是外地人“闻香停车宾客至”的打卡之地。尽管许多游客或许不大习惯,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好奇。有一天,我与老友相约在小南门里吃葫芦头,邻桌一家三口,听口音像南方人,三人合吃一碗葫芦头,还直呼“撑得要命”。老板娘问其味道如何,南方人竖起了大拇指。
夏日傍晚,夜幕渐渐降临,华灯初上,古城收起了一天的古朴与庄重,小南门内外仿佛变身为成都的太古里、南京的秦淮河。门外,秦腔秦韵,歌舞升平,小桥流水;门内,火锅串串、炭炉牛杂、酱臊虾尾、咖啡奶茶、椒麻鸡、老陕驴打滚等纷纷登场。“来咧,咥肉嘞,克里马擦,西安一绝,快些,咥肉来!”极具陕西和西部特点的吆喝声,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大唐夜市。此时此刻此地,西安的热情与开放、宁静与繁华、古老与现代,在小南门的烟火气中展现出来,升腾起来,直到深夜……
汪曾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西安,相比大唐不夜城的华丽秀气、高新区的高端大气,小南门的烟火气更令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