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武
脸谱是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主要用于净角的化妆。
脸谱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自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据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骁勇善战,但他貌若妇人,为了威慑敌军,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后来人们为了歌颂他而创造了一种戴面具的男子独舞,这种面具后演化为脸谱。二是从上古时期人们祭祀天地神明所带的面具演化而来的。还有的说是从唐、宋时期的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秦腔脸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著名京剧研究家、脸谱绘制大家刘曾复在《浅谈秦腔脸谱》一文中这样论述:“在发展中,京剧也很自然地向花部中重要剧种秦腔吸取非常有益的经验,包括脸谱。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特别是眉眼花纹比较碎……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秦腔脸谱中有许多脸谱与京剧脸谱大同小异,例如关羽、包拯、孟良、焦赞、呼延赞、李元霸……”
现存较早的秦腔脸谱实物资料,有相传为明代康海创作的“对山戏剧脸谱”130余幅,还有清咸丰鹿鹤班大净藏秦腔脸谱、清末赵云汉绘秦腔脸谱等。早期秦腔脸谱分为黑、白、红、黄、绿等五色,画法是先印上墨线轮廓后,再以各种设色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其造型生动、形象夸张,与今天的秦腔脸谱构思基本一样。后来在演变过程中,秦腔脸谱颜色上加进了蓝、粉、金等,发展到八色甚至更多。
脸谱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目视外表能窥其心胸。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看,谱式类型有整脸、斜旋脸、泰山眉脸、四页瓦脸、狗舌头脸、通天柱脸、蝴蝶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老脸、巴巴脸、独目脸、大白脸、半截脸、豆腐块脸等。图案上包括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兵器、日月星象、钱币文字以及传说象征等。
各类人物的面部化妆,着重点在于眉、眼、鼻、嘴等几个方面。“眉”有疙瘩眉、立眉、粗眉、寿眉、细眉、泰山眉、大刀眉、八字眉、蚕眉、扫帚眉、蚕豆眉、瓦页眉、虎斑眉、蝌蚪眉、豹子眉、一字眉、虎须眉、柳叶眉、火焰眉等;“眼”有吊眼、三角眼、凤眼、豹眼、雌雄眼、鸟眼、鱼眼、慧眼、蝙蝠眼、鱼尾眼、蝴蝶眼、斜眼等;“鼻”有鹰钩鼻、猪鼻子、狗鼻子、牛鼻子、蒜头鼻、山子鼻、翻孔鼻等;“嘴”有獠牙嘴、血盆大嘴、雷公嘴、歪嘴、口角、虎嘴等。
秦腔脸谱在色彩运用上讲究红忠义、白奸邪、黑耿直、蓝勇猛、绿草莽、黄暴横、粉年老、金神鬼的人物特征。
勾红脸的,多为耿直、有血性的正面人物,如《出五关》中的关羽、《五岳图》中的黄飞虎。也有性格残暴或权压群臣的,如《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庞涓搜府》中的庞涓,只是加了白、黑两色,此脸称为奸红。亦有代表昏聩多变、不能善终的,如《斩黄袍》中的赵匡胤、《山海关》中的吴三桂。
勾白脸的,一般是奸诈多疑、邪恶的反面人物,如《白逼宫》中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黑叮本》中的李良,但也有例外的,如《大破天门阵》中的焦赞,勾通天柱白脸、画鱼眼,表示其机灵、善于心计。
黑色象征正直、无私、刚直不阿,《铡美案》中的包公就是勾黑脸。黑色也表示鲁莽、丑陋或面黑,所以《黄河阵》中的赵公明、《国士桥》中的豫让也勾黑脸。
勾蓝脸的多性格刚直骁勇或桀骜不驯,如《斩单童》中的单童、《青龙关》中的余化。秦腔脸谱里蓝色多用瓦灰色代替,所以蓝色脸谱较少。
性格勇猛暴躁或身份为草莽英雄的常勾绿脸,如《玉虎坠》中的马武。也有以名字来决定脸颜色的,如《闹天宫》中的青龙、《三闯碧游宫》中的青狮等。
黄色表示暴横、凶猛,《大郑宫》中的秦始皇、《鱼肠剑》中的姬僚就勾的黄脸。另外,和尚、道士或脸黄的人物也有用黄色的,如《白蛇传》中的法海、《胭脂山》中的黄遵道。
粉色象征年迈、奸诈有心计,如《葫芦峪》中的司马懿、《游龟山》中的卢林都勾粉脸,也有年迈的忠勇老者勾粉脸,如《黑叮本》中的徐彦昭、《斩白袍》中的敬德等。
金色一般用于妖魔鬼怪,或神、佛、道,或其他有法术的人,如《打台》中的王灵官、《劈山救母》中的杨戬、《五雷碗》中的孙武。旧时班社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物质匮乏等原因,金色脸谱多用黄色代替。
秦腔脸谱着色的象征意义是大体的指向,不可作简单、绝对地理解,对一个脸谱的认识,还应把“颜色”与“图形”,甚至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结合起来。在脸谱中,面纹主要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脾气暴躁、性烈如火的用火苗纹;奇貌奇勇、内心复杂的用回旋纹;足智多谋、善于思考的用眉机纹、脑门纹;精明正直、智勇双全的用冲天纹;得道成仙的用法令纹。也有为表现某些独特人物性格而专门设计的面纹,如包拯额头画一马蹄印章,有时也用日月纹,象征其日可断阳、夜可断阴,清正廉明如日月高悬。
秦腔脸谱,经常出现“一人多谱”或“多人一谱”。前者是根据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不同的剧情需要出现的。如敬德在《御果园》中勾黑花脸,在《斩白袍》中勾粉老脸;秦始皇在《大郑宫》中勾黄花脸,在《刺秦王》里勾武生脸。后者是指一个脸谱同时适用于几个人物的,如《荆轲刺秦》中的荆轲、《大郑宫》中的秦始皇、《回荆州》中的陈武,同为一个谱式,只是颜色不同,眉纹稍有变化。
秦腔脸谱的图案,完全符合传统美学标准,既有抽象之美,又有象征的含义。从总体上看,它好比国画中的大写意,充满浪漫色彩,特别是脑门的各种纹理,非常讲究笔锋犀利,笔意流畅,如写草书气韵飞动,写意传神。从个体上看,它又像是一幅幅结构严谨、笔法细腻的工笔画。
(作者系陕西省非遗“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
本版插图 王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