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王进城
□郑言
南朝时期的徐孝克(527-599),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县)。他自幼聪颖,口才出众,能言善辩。长大后,研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文才出众,更擅长阐释幽深微妙的义理。梁太清初,他进入仕途,任太学博士。由于他节操高洁,不随波逐流,在仕途上几起几落。
徐孝克,可谓为官者的楷模。在朝廷,他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虽然自己没有钱财,但乐于助人,左邻右舍如有困难,或者遇到求救之人,他都慷慨解囊相助,因此家里一直过得很清贫。在家里,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父亲去世,他痛不欲生,几度昏厥;从此全力侍奉生母陈氏,无微不至。梁朝末年,侯景作乱,又赶上灾荒,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本来就很贫穷的徐家更是雪上加霜。徐孝克的母亲患病,想吃粳米粥,他都没有办法做到。为赡养母亲,他劝说颇有姿色的娇妻臧氏说:“现在天灾人祸,如此饥荒,食物缺少,你不如改嫁到富人家,彼此都能渡过难关。”在他的再三劝说下,臧氏含泪改嫁给富人孔景行,徐孝克也出家当了和尚,外出乞讨食物赡养母亲。为僧期间,他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不久,孔景行战死,臧氏劝说徐孝克还俗,二人又破镜重圆,共同侍奉老母。
陈顼(即后来的陈宣帝,庙号高宗)很赞赏徐孝克的操行,多次褒奖他。陈顼多智谋,有勇力,善骑射。光大二年(568年),他自立为帝,改元太建。太建六年(574年),徐孝克入朝为官,任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
陈宣帝心胸宽阔,与大臣们相处得很融洽。为了进一步笼络臣子,他经常邀请朝中大臣到宫中陪自己用膳,徐孝克每次都在被邀请之列。那时候的宴席都是分餐制,每人面前一个小桌,其上摆满珍馐美馔。在宫中陪侍宴席时,大家觥筹交错,山吃海喝,唯独徐孝克与众不同,他好像没有食欲,面对美味佳肴竟然很少动筷。然而,每到散席时,他桌上的食品却不翼而飞。时间长了,这一现象被陈宣帝发现了,他很是疑惑,便询问中书舍人管斌是怎么回事。可管斌光顾给皇帝敬酒,和同僚们一起大吃大喝,所以没有注意徐孝克的行为,一时支支吾吾,竟回答不上来。从那以后,每到陪侍皇帝用膳时,管斌便暗中留意观察,看到徐孝克每次都不舍得吃自己席前的食物,并趁人不注意时将美食、珍果塞在自己的宽腰带内。对此,管斌也是非常困惑,于是便暗暗查访,才得知徐孝克席间不舍得吃,是将食物“打包”带回家给母亲享用。
同僚们知道后,对徐孝克的做法极为不屑,嘲笑他有失体面。可当管斌将实情禀报陈宣帝后,陈宣帝很受感动,感慨良久,称赞徐孝克的孝行和节俭。于是他诏令负责宫中御膳的官员,以后宴会结束时,徐孝克席前的食物,全让他打包带回家去孝敬母亲。至此,朝野上下再无人讥讽徐孝克,都一致夸赞他的孝行,赞美皇帝善解人意。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听说徐孝克的名声德行,召他在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不久授他国子监博士,后又侍奉东宫讲《礼》《传》。开皇十九年(599年),徐孝克因病去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