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看社区如何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日期:11-22
字号:
版面:04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馆,医生正在抓药。         开栏语      从即日起,本报记者将跟随我市政协委员的脚步,前往市、区(县)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走访,了解“健康西安”建设开展以来,我市医卫系统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医药普及推广、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聚焦我市医疗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是守牢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触手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构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发挥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保障好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11月21日上午,市政协视察组走进雁塔区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市红会医院卫星医院)、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医医院卫星医院),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委员们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我市医疗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让百姓看病   少花钱少跑路   宽敞、明亮的诊断室,草药飘香的中医馆……上午9时30分,委员们一行走进雁塔区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此时,中医馆内已经有不少患者在排队候诊。“每次看病花钱不多,还能解决问题,老百姓都能接受。现在我们有个小毛病啥的再也没往大医院跑过,医生们负责的态度、专业的技术可是造福了我们周边的居民。”听闻政协委员来调研,家住融侨馨苑的于阿姨对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馆赞不绝口。于阿姨表示,自己一直在中医馆调理身体,效果不错,“身体好了,我的心情都好了许多!”委员们关心地询问收费情况,于阿姨表示,她在这里开了7副中药,报销后个人自付90元,非常满意。不仅如此,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多位名老中医每周都下沉来到服务站坐诊。患者享受三甲医院的同质服务,却只需支付一级医院的费用。   调研中,服务站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周围百姓欢迎。今年9月,国医大师“杨震学术经验基层传承工作站”签约落地在这里,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水平。目前,每天医联体的合作上级医院下派15名专家到中医馆坐诊,为群众提供中药饮片及针灸、推拿、敷贴、刮痧、中药熏洗等近20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区政府还依托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馆,在电子西街打造了西北首个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文化街区——雁塔区中医药文化主题街。街区设置了中医药文化走廊、中草药标本展览区、秦岭中药材展示区,群众走进街区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中医对亚健康的调理和对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往往具有独特优势。对老百姓而言,在‘家门口’的基层中医馆就可以获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这种模式为群众带来了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对服务站的就诊环境和管理模式,政协委员们频频点赞。   三甲医院“伸援手”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023年初,西安市部分社区出现了被称为“卫星医院”的诊疗机构,他们与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采用“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运行模式,提升三甲医院运行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家。这里的卫星医院由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神经脊柱病区主任刘西纺亲自带队,与红会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主要诊治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急慢性疾病、损伤以及术后功能障碍。   “卫星医院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就诊,让红会医院的优质资源来到了基层,居民们有骨科问题就诊非常便利。”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道,此前该中心虽有住院部,但患者不多,卫星医院的设立盘活了社区的住院部,带动了社区的人气。目前,社区也派出了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参加卫星医院的培训,由三甲医院的专家手把手带教,让社区也具备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   “这个模式特别好,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安排专家下沉坐诊,协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使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惠及群众,逐步实现了常见病、慢性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的分级诊疗目标。”身为市政协委员同时也是西安市胸科医院结核病合并症科主任的毛晓辉说,此次不虚此行,除了调研,更是“偷师学艺”。“结核病防治工作更需要向下延伸,让基层医务工作者掌握更专业的防治办法,让更多百姓了解预防知识。其实我所在的西安市胸科医院近些年也在做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社区加强联系,目的也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为民办实事。”毛晓辉说。   随后,委员们一行来到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与这里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协作关系,联合建设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搭建了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区域平台,广泛开展阿尔茨海默病、产后抑郁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测评等工作。委员们现场认真听取了该中心在精神障碍防治等方面的一些创新举措,并建言献策。   文/图 记者 张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