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28日,丘陵山区茶叶生产薄弱环节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现场演示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高安基地举行。 |
为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进程,切实补齐丘陵山区茶叶生产机械化短板,9月28日,丘陵山区茶叶生产薄弱环节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现场演示会在江西省农科院高安基地举行。 在当天的演示会现场,由江西省农科院新推出的两款智能农机引起了业内关注:?自走式大宗茶叶采摘机?像灵活的“钢铁茶农”,仅需一人遥控便能精准收割翠芽,?鲜茶叶智能分选机?则化身“AI质检员”,瞬间分拣黄叶杂草。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吴罗发介绍,江西是茶叶生产大省,播种总面积180万亩,年产值150亿元,但机械化水平较低,只有30%,茶叶采摘人力成本高,机械化作业需求十分迫切。在我国丘陵山区,茶叶采摘和水稻播种时间重合,每到茶叶采摘季节,各地普遍面临“用工难、用工贵、用工荒”的难题,推广应用智能化茶叶采收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才是破解之道。演示会现场,500亩茶园翠色怡人。在“众目睽睽”下,1台自走式大宗茶叶智能采摘机开始“精彩表演”:采茶机在茶园间自由穿行,茶叶收集系统采用风叶吸入、绞笼回收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茶叶收集的损伤。令人叫绝的是,采摘机刀头自带智能传感器,能根据作业场景自主调整采摘高度。“传统茶叶采摘机需要4人同时作业,而这一台机器只需要一人作业,效率提高,成本却降低了。”江西山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伏浩向现场参观人员介绍。 据了解,机采茶鲜叶自动分选机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款机采茶鲜叶分选机。它配备的光电感应器就像人的眼睛,能够自动识别茶叶中的黄叶、坏叶、杂草;机器内置大数据模型像是交通警察,作出精准判断后,能够发出分选指令:杂草、坏叶往左;芽头走右边;大宗叶片走中间通道,实现了精准性分选。来自浮梁县的茶叶种植大户朱忠华观看了自走式大宗茶叶智能采摘机演示后说:“这次参观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传统机器采摘茶叶每市斤人工要3毛钱,而采用这款智能设备,人工成本可以降低到7至8分钱一斤,明年我会购置智能化茶叶采摘机。”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推出的鲜茶叶智能分选新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的应用,实现鲜茶叶的芽头、茶叶、杂叶的分选。(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