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源新材二期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土建工程施工,海盛钨业二期已完成项目备案,东进稀土二期正在进行地基建设,旭联新材二期项目已竣工投产……一投再投,持续加码,上犹县持续掀起优质存量企业实施增量崛起的“二期现象”热潮。 近年来,上犹县坚持“盘活存量就是做大增量”,深化“一企一策”扶持企业行动,进一步做优存量带动增量,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造玻纤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助力36家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纷纷加码二期项目、启动三期扩产项目,勾勒出企业“扎根发展、持续壮大”的生动图景。 产业交响: 从“筑基础”到“强链条” 走进元源新材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渣土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忙着旋挖桩开挖试桩,一派火热施工景象。与此同时,项目设计团队加班加点,全力推进项目设计方案优化与施工图纸编制工作,确保土建施工与图纸完善同步走。 作为上犹县玻纤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元源新材自落户以来,凭借一期项目在技术、市场上的扎实积累,迅速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省前列。此次启动的二期年产15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正是企业瞄准玻纤新材料高端化、规模化需求,在站稳脚跟基础上推进扩容提质的关键一步,预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这样的“扩产升级”故事,在上犹县不断上演:旭联新材从一期年产能达5万吨PP板,到二期拓展新增年产5万吨高性能PP板;海盛钨业依托二期项目,未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钨粉10000吨、碳化钨粉8000吨、钨条1500吨、钨丝400亿米生产能力,成为钨钼制品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目前,上犹县已聚集玻纤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中间品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营商密码: 从“优服务”到“促发展” 傍晚时分,海盛钨业项目指挥部内依然忙碌,海盛钨业副总经理晏平正与项目专班人员沟通二期项目环评验收事宜。“从项目备案到完成土地、厂房阶段性测绘成果,仅用了7天,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更有信心扩大投资。”提及二期项目推进过程,晏平频频点赞。 企业敢投、愿投,背后是上犹县深化“一企一策”扶持企业行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安商服务。为推动二期项目快速落地,上犹县科工局组建项目服务专班,选派6名科级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深入项目现场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 东进稀土二期项目签约后,专班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了项目用地问题,帮助企业提前两个月开工,并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贷款7000万元,全力保障二期项目设备采购资金需求。“政府不仅帮我们解难题,还为我们谋发展,这种环境让我们坚定了再投资的信心。”东进稀土负责人罗林生说。 创新协奏: 从“补短板”到“提效能” 东进稀土二期项目已联合江西理工大学,提前布局永磁速凝新材料的研发与技术提升,待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这一突破,得益于上犹县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助力企业通过二期项目实现创新升级,上犹县搭建了“人才驿站”“技术攻关平台”等载体,探索“周末工程师”“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模式。海盛钨业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解决了二期项目中的各类技术难题,推动钨钼加工技术迭代升级。 目前,上犹县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吸引了涵盖新材料研发、工艺优化、设备升级等领域的专家团队,聚焦企业二期项目中的技术难题,累计为超20家企业提供前置技术服务。二期项目完成关键技术突破,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为企业“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注入了强劲动力。(刘林美 黄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