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围在一起读书看报。
">
老人们围在一起读书看报。
□融媒记者 林静 通讯员 叶冬琴
“以前一个人在家,坐着坐着天就黑了。现在每天来睦邻点,和老朋友们聊聊天、下下棋,心里亮堂多了!”生祠镇地藏村的张爷爷,曾因儿女在外、老伴离世常独自枯坐,如今却成了村里“互助养老睦邻点”的常客。这一转变,源于地藏村以党建为引领,为农村老人打造的暖心养老项目。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让村里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地藏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课题。2024年,村委联合老年协会启动“互助养老睦邻点”党员项目,以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为依托,党员带头牵头,串联邻里温情,将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走进地藏村的养老睦邻点,热闹景象扑面而来:老人们或围坐读书看报,或在棋盘前对弈,志愿者正细心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剪指甲。考虑到农村老人对数字设备的陌生,这里定期开设“智能手机小课堂”,手把手教老人线上挂号、视频通话,还印制简易操作指南;健康知识讲座上,急救技巧、养生常识轮番讲解,实用又好懂。每逢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主题助老活动更是从不缺席,一块热乎的重阳糕、一场热闹的文艺小演出,都让老人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除了丰富的活动,心理关怀同样贴心。睦邻点的顾大妈曾因与女儿闹矛盾整日唉声叹气,老年协会工作人员得知后,一边耐心倾听她的委屈,一边主动联系其女儿沟通,最终帮母女俩化解矛盾。工作人员还常陪老人聊天、读报、回忆往事,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当老人们亲手做出一朵朵小花时,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为让关怀更精准,地藏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睦邻点日常活动记录,结合村队长反馈,梳理出行动不便老人名单,优先走访“邻里联系少”的群体,面对面了解他们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上的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同时,工作人员前期摸底,为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建立“档案库”,记录基础病、饮食禁忌等信息,并按“风险等级”分类——失能独居老人标为“高风险”,需高频探望;空巢但自理能力强的标为“一般关注”,确保照料不缺位。
如今,地藏村的“互助养老睦邻点”已成为老人的“温馨港湾”。党员的“我先上”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形成“一人带头、众人跟进”的良好氛围,养老也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互助”。
2025年3月,该睦邻点获评靖江市示范睦邻基地,为基层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这张由红色力量织就的“幸福养老网”,不仅守护着农村老人的晚年,更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