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十余年守护抗战老兵 以孝行书写人间温情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7版:万寿坊       上一篇    下一篇

  高银芳为公公整理衣服。

  

">   

  高银芳为公公整理衣服。

  

  □融媒记者 林静 通讯员 侯淑君

  

  在生祠镇的寻常巷陌里,74岁的高银芳用十余年光阴,为98岁的公公、抗日老兵臧仁先编织了一段温暖的晚年岁月。从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到深夜的最后一次巡查,她以儿媳的身份,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融入每一个平凡却动人的日常细节中。

  把日常照料做成“暖心工程”

  高银芳的一天,从凌晨的“专属问候”开始。臧爷爷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凌晨爷爷起床时,高银芳都已为爷爷准备好可口的早餐。

  生活照料的细节更见用心。每天高银芳都帮老人洗脸换衣,保持老人清洁舒适;定期为老人理发、剪指甲;老人的衣物,她坚持手洗,哪怕寒冬腊月,也会用温水仔细揉搓,怕洗衣机损伤布料、洗不干净;每次洗完晾干后,她还会将衣物熨烫平整,再送到老人房间。冬天来临前,她会提前把老人的棉衣、棉被拿到阳光下晾晒,晚上睡前,担心电热毯的安全问题,为老人加厚了被褥,将空调调至合适的温度;夏天会煮好绿豆汤,放凉后给老人解暑。

  用倾听与守护温暖老兵岁月

  臧仁先老人曾是抗日战场上的勇士,1927年出生的他,年轻时怀揣报国热血奔赴前线,身上至今带着战争留下的伤痕。如今老人行动不便、听力渐退,但高银芳始终记得,这位老人曾为国家“负重前行”,如今该由家人为他“遮风挡雨”。

  只要有空,高银芳就会坐在老人身边,听他反复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哪怕同一个故事老人讲了十遍、二十遍,她也会认真倾听,时不时点头回应:“爸,您那时候真不容易,多亏了你们,我们现在才能过好日子。”每当有亲友探望,老人总会拉着客人的手开心地说:“都是儿媳妇照顾得好,我每天都很舒心,她跟亲闺女一样亲啊!”

  以小家温情带动社会正能量

  高银芳的孝行,就像一颗种子,在家庭里生根发芽,滋养出“敬老爱老”的好家风。她的儿子、儿媳深受影响,只要有空,就会带着孩子们回来看望老人:儿子会帮老人按摩四肢、打扫房间,儿媳则会陪高银芳一起做饭、洗衣,孙女、孙女婿还会陪老人看电视、讲外面的新鲜事。

  在高银芳的带动下,孝老爱亲的氛围也悄然蔓延到整个村子。邻居王阿姨说:“每次看到高银芳搀扶着老人晒太阳、陪老人聊天,我都特别受触动,现在我也经常回家帮父母做家务、陪他们聊天。”生祠镇村委会还特意将高银芳的事迹作为“家风建设典型案例”,通过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形式分享,号召大家向她学习。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高银芳用十余年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生动实践,她的故事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尊老爱老的道路。”

  数十余年光阴流转,高银芳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抗战老兵的晚年充满温暖与尊严,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平凡生活中熠熠生辉。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孝老爱亲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三餐四季里的关怀,藏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薪火相传,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