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以法之名》映照基层检察人的信仰与抉择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4版:靖江检察       上一篇    下一篇

  冷文昌: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助理,《以法之名》于我而言,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剧集,更是一面映照初心的镜子,一堂锤炼党性的生动党课。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岗位,是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将坚定的政治信仰摆在首位。唯有筑牢政治忠诚的根基,深刻理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深刻内涵,才能在各种诱惑和干扰面前“风雨不动安如山”,才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检察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精神,是洪亮们面对千丝万缕的人情网时选择依法履职的“轴劲”,是许言午们身处复杂环境依然坚守原则的“硬气”,是全体检察人为了查明一个真相、揪出一个蛀虫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它要求我们在履职中,既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也要提升本领、规范司法,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更要涵养情怀、司法为民,让法律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以法之名》的终章或许有艺术化的处理,但它所展现的检察人在法治征程上的跋涉与坚守,却是永恒的主题。我将以剧中那些在挑战中砥砺前行、在抉择中彰显忠诚的检察官们为榜样,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永葆为民情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检察侦查和刑事执行检察事业中,为纯洁司法队伍、维护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嘉玲:

  初涉刑检,曾以为正义的锋芒只在法条精准、逻辑无懈中闪耀。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扑朔迷离的证据链条,我埋头于技术性的证据审查,唯恐一丝疏漏,却独独忽略了卷宗里鲜活的气息。《以法之名》中陈宇的成长,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盲区:他亦曾困囿于“唯证据论”的机械,直至一桩拆迁引发的冲突案件将他推向风口浪尖。面对“钉子户”老人声嘶力竭的控诉与开发商冰冷的账目数据,是坚守“程序无误”的硬壳,还是俯身倾听那绝望背后的血泪故事?剧中老检察官那句“石韫玉而山辉”,如醍醐灌顶:检察人的价值不仅在于逻辑的硬度,更在于洞悉世情的深度与悲悯的广度。办案中一次看似“多余”的实地走访,一份对被害人经济状况的细致了解,可能正是撬动僵局、点燃良知的支点。

  从此,我尝试将目光投向卷宗之外的世界。在办理一起案件中,询问时,被害人张某眼神中的惶恐与不信任,让我无法释怀。他反复强调“算了”,却始终回避调解。我如剧中陈宇般,没有止步于“程序到位”,而是抽丝剥茧,打消他欲言又止的顾虑。当张某最终收到真诚道歉时,他紧握我的手,那滚烫的泪水和喃喃的“谢谢你们”,刹那间让我领悟了何为“法律的温度”——它不在高处,而在俯身时感受到的心跳;它不在宣判的瞬间,而在点亮他人生命微光的点滴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