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在生命的转折处寻找“止”的智慧 ——人到中年读《大学》 □田伟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06版:显华楼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到中年,生命开始显露出它最真实的质地。那些曾经鲜亮的梦想渐渐褪色,生活的重担却与日俱增。在这个人生的分水岭上,重读《大学》,竟读出了与少年时截然不同的况味。那些曾经觉得迂阔的说教,如今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深处的困惑与迷茫。

  中年的困惑,往往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我们开始质疑: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仅是治学的纲领,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年人的焦虑,往往源于对“止”的迷失。我们总是在追逐,却忘记了生命需要安顿。

  “知止而后有定”,这句话在中年读来,字字千钧。我们总是在追逐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成就,却很少思考:何处是归途?一位企业家朋友,在事业巅峰时突然选择退居二线,专心研究茶道。他说:“《大学》让我明白,生命需要找到那个‘止’处。”这种“止”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的抉择,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位。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种安定的境界,正是中年人最需要的。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迷失自我。《大学》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定来自内心的澄明。一位在职场打拼的母亲,她不再追求完美,而是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她说:“《大学》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安顿。”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在中年读来,格外深刻。我们常常忙于应付外在的事务,却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大学》提醒我们,修身是一切的基础。一位从事公益事业的朋友说:“年轻时总想改变世界,现在明白了,真正的改变始于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始于自身的修养。”

  “格物致知”的功夫,在中年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一位历经挫折的创业者,他说:“《大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光明。格物致知,就是要看清生命的本质,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生命的转折处,《大学》的智慧如同一剂良药,治愈着中年人的焦虑与迷茫。它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安顿;不在于永无止境的追逐,而在于找到那个“止”处。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古老的智慧,来安顿我们躁动的灵魂。让我们在经典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在平凡中见出伟大,在简单中体味深远。这,或许就是《大学》给予中年人最宝贵的礼物。

  (作者单位:靖江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