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是游玩的好时候。
眼看着“十一”假期将至,市民张路路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挑选合适的活动,最终参考孩子的意见,订下一个二日活动营。
“莫干山的秀丽风光与多样趣味活动叠加,让孩子对这次活动十分期待。众多活动中,孩子对魔术工坊比较感兴趣,不仅可以观看魔术表演,化身‘魔术师’,还能体验漂流、攀岩等户外探险活动,既好玩又好学。”
去天文馆看宇宙天体如何运行,去山里撒野打板栗,去水里挖藕做藕粉,在海滩挖蛤蜊感受“滩涂馈赠”,去景德镇访瓷窑、听瓷乐、观制瓷……
一些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走马观花,而是倾向于选择知识性、趣味性与深度体验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尤其对家长来说,让孩子在游中学,在学中玩,更具性价比。从“游玩”到“成长赋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旅游方式,还有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态度。
从“观光”到“体验”
“前两天,我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户外活动营,收获满满。”这不是卢亚娟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活动,有趣的游戏,动手创造的快乐,每次都能让她卸下生活的疲惫,重新元气满满。她把这样的旅游称为“充电”,不去赶时间、赶景点,也不需要很长的假期,利用周末的一两天就可以。这种活动营的魅力在于体验和实践,不仅能放松自己,还能学到点东西,“花钱也值”。
奚华囡曾经很苦恼,自己和孩子都喜欢逛博物馆,但光进去转一圈,看到的东西很多,能记住的却很少。即便馆内有讲解员,但体验感不深。“后来,我了解到一些机构和旅行社有推出带主题和活动的产品,像一些活动营、实践营,比普通旅行团多一些讲解和课程,可以在游玩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价格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做,自己和孩子的游玩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暑假,升初中的杜明子参加了“走读北京”的活动营。跟着团队,一个人背起行囊,感受千年历史,领略古都魅力。这不是杜明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陪伴,一个人出游。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便征询她的意见,给她报了许多体验类的活动营。四年级的暑假,她就已经独自跟团去了宁夏。
“孩子平时上学也很辛苦,我们想让孩子多出去走走,既能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也能在游历中放松身心,获得快乐。首选是家长陪同,但由于工作不方便请假,只能找靠谱的机构代劳。孩子第一次一个人出去的时候,遇到一些新奇的事就会给我打电话,一天十几个电话,什么都想跟我们分享。”杜明子的妈妈又遗憾又欣慰,遗憾的是不能陪孩子一起出游,错过了一些孩子成长的瞬间;欣慰的是即便大人不在身边,孩子也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出探索。
对想要让孩子长见识的家长来说,挑一个合适又靠谱的团队并不容易,需要不断试错。也需要在尝试的过程中,建立与旅行团的信任。在这方面,杜明子的父母颇有心得,他们刚开始给孩子报了一些半天或者一天的活动,并借此筛选合适的机构。后来选定这次去北京的活动营,孩子表示无论是游玩还是导学都有专人负责,还有摄影组全方面、全流程记录,让家长比较放心。
更趣味化多元化
相较于观赏式旅游,体验式旅游对内容策划的要求更高,需要工作团队有更强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与执行能力。市民施君琪前段时间参加了“探秘南航”的活动营,尝试飞机模拟驾驶、航模制作试飞,感受了操作飞机翱翔蓝天的快乐。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前有DeepSeek火出圈,后有机器狗技艺超群,再有机器人跑半马引发热议,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在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上。
今年,靖江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了杭州科技实践营。从浙大求是创新的学术殿堂,到活力迸发的“杭州六小龙”创新基地;从G20峰会展览馆的国际视野,到动漫博物馆的创意飞扬;再到亚运场馆中,智能设备完美诠释科技如何赋能美好生活。开眼界、树理想、促思考、强动力,以“科技+文化”为主线,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启迪创新思维,在探索中点亮科技梦想。
逐梦科技,是顺势而为,是应运而生。近几年,市场涌现出科技创新、自然生态、传统文化、安全健康等多种新主题、新“玩法”的旅游产品。
拥抱科技创新,去天文馆看宇宙天体如何运行,在夜空下数星星,追一场浪漫的流星雨;学习飞行原理,拼装属于自己的航模,体验工程师的乐趣;解锁小实验,自制水火箭,揭开火箭发射的奥秘。
亲近自然事物,去山里撒野打板栗,去水里挖藕做藕粉,品尝丰收的喜悦;在象山赶海,在海滩挖蛤蜊感受“滩涂馈赠”,在自然中锻炼动手能力。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趣味实践,让旅程更轻松有趣。
走近传统文化,去景德镇访瓷窑、听瓷乐、观制瓷;打卡古都,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制作山水盆景,体会本土文化的魅力。
……
“我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生活、生产、生态等方面来开展,让游客有所问、有所学、有所得。”张荣彬做旅游这行20年,经历了旅游市场的波澜起伏。“近年来,旅游产品一直在跟随市场需求迭代升级。期望在‘游中学’,折射出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特色、优质文化资源的兴趣越来越浓。”
愿意为附加值买单
变化不是悄悄发生的,一切都有迹可循。“2019年,我们公司开始推一些研学性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主。”沈冬工作于一家从事旅游、营地教育的公司,疫情期间无法带团外出,公司便开始拓展活动内容。
携程发布的《2019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显示,“80后”“90后”成消费主力军,他们更注重好玩、有趣,愿意多次去同一个目的地“打卡”。
“尤其是‘90后’,他们愿意为产品的‘高附加值’买单。”张荣彬认为,这与时代环境以及他们本身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他们更认同“体验式学习”的价值,愿为优质内容支付溢价。“还有一个就是性价比,一些人认为自己出去,特别是带孩子出去玩,很多东西一知半解,感觉白玩。他们希望有一系列可以体验、实践的活动,让行程更丰富。当然,对家长来说,愿意给孩子‘成长赋能’,还有部分原因在于素质教育的刚需化和亲子陪伴的需要,现在的家长更加注重亲子关系和亲子陪伴,想跟孩子一起成长。带课程的亲子游也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逐渐有部分家庭开始接受,因为这种旅游产品费用是高于常规旅游产品的。”
沈冬解释,虽然带课程或者带活动的产品价格相应高些,但市场反响不错。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可以亲身实践,开阔眼界,探索一些未知领域。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孩子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中,他们能克服困难和接受新的挑战,可以树立自信心,学会坚持,这种态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安全合适是最优解
消费者愿意为“高附加值”买单,那市面上的产品内容与服务能跟上吗?如果打着“高附加值”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模式单一,价格贵,体验感却不好,肯定是留不住人的。
“不是说把人拉到某个景点,逛一圈就完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前期活动策划和环节设置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活动过程中,有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执行老师,区别于常规的带团导游,游客能将看、听、学、感结合起来。从安全层面来说,如果是一些只有孩子参与的独立营,工作人员更需要有责任心。
从消费者保护层面来说,消费者应理性消费,避免盲目选择,增强辨识能力。首先应把出行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优解。那么,消费者如何挑选合适的旅游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从市文体旅游局旅游科了解到,消费者在“下订单”之前,可以了解机构的主体信息与资质是否健全,行程与费用是否透明,安全与健康是否有保障以及其他师资服务质量、退改违约相关内容。尽可能收集能证明你与机构存在服务关系和约定内容的证据,例如付款凭证、沟通记录及宣传单页、行程安排表、机构发出的通知、活动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等。一旦发生问题,这些是消费者维权的基础。
律师何小燕建议,消费者可以要求旅行组织方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并签订权责协议。警惕高风险活动,优先选择官方认证的活动基地或成熟景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