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1+6”政策组合拳打破未盈利企业上市壁垒,决定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板成长层并配套推出6项举措,为科技创新注入全新动能。7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配套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一科创成长层》(以下简称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
什么是科创板成长层
科创板成长层是为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打造的“试验空间”。设立成长层可试点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举措,有利于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进行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自律指引制度要点
1.标识提醒:成长层企业股票(包括成长层设立前已上市未盈利企业股票和成长层设立后新注册上市未盈利企业股票)简称后添加“U”标识,直观展现未盈利状态。
2.信息披露:成长层企业需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对经营的影响,并在公告首页显著位置提示相关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
3.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基础门槛:未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新增投资者交易门槛,需满足科创板现有适当性管理基本要求,即: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不含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且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风险承受能力为C4及以上。
特殊要求:申请参与新注册成长层企业股票交易的投资者(包括首次申请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新增投资者、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存量投资者),还需进一步签署《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风险揭示书》。
4.调出成长层标准:新注册成长层企业满足科创板第一套上市规则,可调出成长层;存量未盈利成长层企业实现首次盈利,可调出成长层。
成长层设立的目的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且适用范围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配合IPO预先审阅机制和向老股东增资扩股等政策,有望加速未盈利科技企业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升板块活力。成长层将引导资金流向真正具有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随着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的市场吸引力与国际竞争力或显著增强。同时,分层管理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结构,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推动资本市场生态更加完善。
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引领创新方向。成长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将促使这些领域的企业获得更多资源,是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科创板成长层的设立为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契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机适与风险并存。只有做好适当性管理,理性参与,才能在享受创新企业成长红利的同时,有效防范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