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蟹塘负责人展示河蟹。马钰超摄
">
图为一蟹塘负责人展示河蟹。马钰超摄
本报讯 (融媒记者肖婧)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我市1.6万亩河蟹养殖塘口已全面进入上市前的关键管理阶段。养殖户们紧抓时机,通过科学饲养、精细照料,全力保障膏满黄肥的河蟹准时“爬”上市民餐桌。
9月23日下午,记者在东兴镇成德村克瑞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连片的蟹塘波光粼粼,河蟹不时在水草间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合作社负责人刘格介绍,受8月中旬后高温天气影响,河蟹脱壳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目前正处于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脱壳关键期,这也是河蟹长个头的重要阶段。“目前螃蟹的背壳颜色还不是青色,等再褪一次壳就会变青,到时候蟹的重量基本能达到五到六两。”刘格指着手中的河蟹说。
为确保河蟹脱壳后快速长肥、品质达标,合作社在饲养环节格外用心,从饵料搭配到投喂频率都制定了严格的科学标准。刘格表示,合作社一直采用冰鲜鱼搭配玉米、南瓜的投喂方式。“冰鲜鱼能为河蟹补充蛋白质,而玉米、南瓜这类粗纤维食物,能让河蟹的肝脏颜色更健康,口感也更好。这两天母蟹一天喂食一次,公蟹两天喂食一次。”
除了科学投喂,水质管理同样是提升河蟹品质的关键。在合作社蟹塘边,记者看到塘水并非清澈见底,刘格告诉记者:“到了河蟹养殖中后期,我们会添加肥料,特意将水的肥度做浓,促进藻类大量繁殖,藻类产生的天然虾青素能满足螃蟹生长需求,这样能让螃蟹的蟹黄口感更优、风味更足,煮出来后也会更红亮。”
据悉,克瑞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蟹塘面积达105亩,按照当前河蟹生长态势,预计亩产可达200多斤,本月底将有少量率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