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全身健康从“齿”开始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04版:享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请扫描二维码

  观看《健康有约》视频

  

">   

  请扫描二维码

  观看《健康有约》视频

  

  专家名片

  

  刘禹 靖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2016年参加工作,2024~202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

  

  生活中,你是否直到牙齿疼痛难忍,或者出现松动,才开始重视牙齿问题?其实,牙齿健康不仅仅关乎口腔,还会影响全身健康。当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时,它们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疾病。今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那么,牙齿疾病与全身疾病有什么关系?减糖和控体重又和牙健康有着怎样的关联?生活中如何保持牙齿健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刘禹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

  

  口腔问题可能殃及全身

  “很多人以为牙齿疾病只是牙齿本身的事,其实不然。口腔就像身体的‘门户’,这里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身。口腔里的细菌和炎症,可能通过血液‘旅行’到身体各处,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健康危机。”刘禹说。

  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牙周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牙龈黏膜进入血液,到达心脏血管,黏附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炎症因子的释放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破坏血管壁的稳定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身体免疫力下降,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增加。而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剧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牙齿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负责研磨食物。牙齿不好,咀嚼不充分,会大大增加胃的负担,长期如此易引发胃炎、消化不良等问题。

  如果孕妇患有严重的牙周炎,炎症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低体重儿出生的风险。

  所以,维护口腔健康,绝不仅仅是为了牙齿本身,更是对全身健康的一种保障。

  减糖控体重很关键

  饮食对牙齿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平时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刘禹表示,减糖也是守护牙齿健康的重要防线。糖吃多了容易引发龋齿,摄入过量的糖还会促进牙菌斑的形成和积聚,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减少糖的摄入,就等于切断了细菌的“粮草供应”,是从源头上预防蛀牙。高糖饮食通常也是高热量饮食,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本身又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全身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全身性疾病反过来又会危害口腔健康。所以,“减糖”一举两得:既直接保护了牙齿,减少蛀牙,又通过控制体重,间接降低了患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风险,从而为口腔和全身创造一个更健康的大环境。

  刘禹提醒,在购买食品时,记住“三看三换”。“三看”是买包装食品看配料表,比如饼干、酱油,要是白砂糖、果葡糖浆排在前三位,就少买;看零食标签,像“蜂蜜味”“焦糖味”的,大多加了糖;看饮料,除了可乐、奶茶,连有些“乳酸菌饮料”“果汁饮料”,每瓶糖可能都超10克,尽量选无糖的。“三换”就是早餐把甜面包换成全麦馒头、杂粮粥;下午茶想吃甜的,把糖果、蛋糕换成新鲜苹果、草莓,水果里的糖是天然的,还含有纤维;喝东西时,把含糖饮料换成白开水、淡茶水。

  不用刻意减肥,保证“控体重”的小习惯就可以。比如,每天多走走路,饭后别马上坐着,散步20分钟,既能帮控制体重,还能促进唾液分泌。运动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包括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唾液分泌。唾液是牙齿的“天然清洁剂”,走走路、动一动,唾液多了,就能帮牙齿冲掉不少食物残渣。还有吃饭时多吃芹菜、西兰花等带纤维的菜,多嚼几下,既能增加饱腹感,少吃点饭,又能像“小刷子”一样,摩擦牙齿表面,帮着清洁牙菌斑。此外,别吃太饱、别吃太油,每顿七八分饱,多吃蔬菜、瘦肉、鸡蛋,体重稳了,牙齿也少遭罪。

  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生活中有些护牙小细节,好多人没做到位。”刘禹说。第一个是刷牙时间,每次不少于2分钟,每天早晚至少刷牙两次。清洁牙缝最好使用牙线。好多人刷牙,牙缝里的残渣刷不到,时间长了就会蛀牙,每天使用牙线,能够有效预防邻面龋和牙周炎。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吃完糖醋排骨或醋熘白菜等酸性食物时,别马上刷牙,先用清水漱口,等30分钟后再刷牙,因为酸性食物会软化牙釉质,马上刷反而会磨损牙齿。

  家里常备两样东西:一个是无糖口香糖,如果饭后没条件刷牙,嚼5分钟无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帮着中和口腔里的酸,还能黏走残渣;另一个是便携漱口杯,里面装凉白开,出门在外,吃完东西漱漱口。还有个小习惯,别把牙齿当“工具”,比如开啤酒瓶盖、撕快递包装。牙齿硬,但怕“硬碰硬”,一不留神就会崩个小缺口,不仅疼还得补,犯不上。

  总之,减糖先看配料表,饭后散步嚼无糖,牙缝清洁别忘掉,体重稳住别超标,牙齿健康少烦恼。 (融媒记者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