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广陵村村民卢汉郎候选“中国好人”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5版:城北孤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图为卢汉郎(左)为参观者讲解王倬烈士事迹。

  

">   

  图为卢汉郎(左)为参观者讲解王倬烈士事迹。

  

  近日,中国文明网公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孤山镇广陵村村民卢汉郎入围“诚实守信”类别候选人。

  每天清晨5:30,75岁的卢汉郎老人就拿着扫帚和抹布出门了。37年来,这条500米长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他深深浅浅的足迹。初升的阳光照在碑文上,“王倬烈士殉难处”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王倬曾任孤山区区长兼游击队队长,1947年4月在六圩埭被敌人残忍杀害。1988年,王倬烈士纪念碑在孤山镇广陵村六圩埭落成,时年38岁的退伍军人卢汉郎第一个找到村书记请命:“我是党员,又当过兵,这个任务交给我最合适。”从此,每天清晨、午后和傍晚,村民们总能看到卢汉郎在纪念碑前忙碌的身影。一把竹扫帚,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一块抹布,洗得发白。“老卢啊,天天这么来来回回,图个啥?”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卢汉郎说,他是听着王倬烈士的事迹长大的,在烈士精神引领下,他20岁应征入伍,退伍后就要用这种方式继续站岗。

  每到清明节,王倬烈士的后人前来祭扫,看到一尘不染的纪念碑,紧紧握着卢汉郎的手表示感谢。可卢汉郎说:“该说感谢的是我们,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2004年,卢汉郎的妻子突发中风瘫痪在床,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一边是要悉心照料的妻子,一边是坚守多年的承诺,卢汉郎一个都没有放下。每天,他帮妻子洗漱、按摩、做饭后,就小跑着赶往纪念碑。回忆往昔,卢汉郎说他从没想过放弃,一想到妻子还在家里等着,他的活儿就干得很快。

  在妻子病情最重的那段日子,他依然保持纪念碑一尘不染。邻居见他太辛苦,劝他歇歇。他说:“我去那里扫地擦碑,心里反而踏实了。看着纪念碑干干净净的,就像把自己的心也擦亮了一样!”

  卢汉郎的守护,化作无声的家风。儿子卢洪坤从小跟在他身后,看着烈士的名字在阳光下永远鲜亮如初。“管护纪念碑就像是父亲的事业,以后也是我的责任,我会接过这个接力棒,传承这份光荣使命。”卢洪坤的话铿锵有力。

  让卢汉郎欣慰的是,守护行动已经感染了第三代人。小孙女放假回村,总会跟着爷爷到纪念碑前清扫,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成了爷爷的小帮手。在学校里,她骄傲地告诉同学们:“王倬爷爷是英雄,我爷爷就是守护英雄的人,都是我的榜样!”她还当起小小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向同学们讲述烈士的事迹。

  为了更好地传承烈士精神,卢汉郎还不辞辛劳,遍访抗战老兵与烈士战友,深入挖掘整理英雄事迹,先后为4万余人讲述王倬烈士的英勇故事。从青丝到白发,从一人守护到三代接力,这份跨越37载的无声坚守,谱写出一曲守护红色信仰、践行诚信诺言的动人赞歌。

  夕阳西下,卢汉郎带着孙女又一次擦拭纪念碑。金色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仿佛在为这场跨越37年的真情守护做证。远处炊烟袅袅,近处的纪念碑庄严肃穆。一座碑,一家人,三代情,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续写着感人的故事。

  (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