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新芸
抗战时期,为了适应变化发展的革命形势,更好地领导革命斗争,靖江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中共靖江县委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广纳贤才,党的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和壮大,为夺取革命胜利构筑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立与发展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部队南下,协同新四军共同开辟苏北。1939年初冬,中共靖泰边区区委成立,不久在靖江境内建立了河南党支部。1940年2月,中共靖江县工作委员会成立;8月,为加强党对靖江县政权工作和武装斗争的领导,苏北特委撤销县工委,建立中共靖江县委员会。为坚持长期斗争,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恶劣环境,靖江于1941年底建立了秘密系统党组织(乙种组织)。
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黄桥后,帮助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下旬,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中共靖江县委员会建立。随后,县委相继建立了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七区、八区等6个区委;1941年8月,又开辟了一区。1942年1月,斗争形势日趋紧张,县委将7个区划分为靖东、靖中、靖西3个大区,建立区委,以便在与县委失去联系时,由各大区自行领导斗争。同年6月撤销大区,对各区管辖范围重新作了划分,并以地名命名各区名。1943年,增建柏木区,建立了江边渔民工作委员会。随着县、区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除日伪占据城镇党的组织属于秘密系统外,各乡先后建立起党支部,基层党组织逐渐成为党在群众中的堡垒和核心。
根据1942年《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的关系的决定》指示精神,靖江抗日根据地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县委书记杨源时、汪青辰、陆政等先后分别兼任县独立团政委;1943年,地委和军分区调一批干部来靖任独立团团长、参谋长等,同时将分区独立团8名干部调来靖江,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培养能带兵打仗的地方干部。党的一元化领导统一了县党、政、军的工作步调,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积极发展党员,推动党员队伍快速壮大
1940年靖江县工委成立后,各支部就在工委领导下陆续发展党员,到新四军东进前,整个靖江地区有党员近百人。1942年下半年,靖江的党员发展到近300人,分布于党政机关、县团部队、群众团体及中心区的乡村。至1944年,党员队伍快速发展壮大,达到3000人。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县区委主要做好了四项工作。
坚持贯彻党的阶级路线。县区委首先在失业返乡的产业工人中、在贫雇农中发展党员,如郭葆清、蒋光明、浦骊珠等。同时,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精神,吸收了不少进步的知识青年入党。如,1942年底任县长的祝惟干,热心抗日救国,支持亲友子女参加革命,在知识界和上层人士中颇有声望。他提出入党要求后,县委经讨论,认为他一直跟党走,工作表现好,站稳了无产阶级立场,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力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1943年,地委发布了《对目前夏收运动中党与群众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党的发展工作指示》。靖江县委坚决执行这些指示,重点在群众运动中、在对敌斗争中、从贫雇农和进步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尤其在空白的地区发展党员。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全县发展了一大批党员;根据地的各乡镇都有了党支部,大部分村有党小组或党员;边沿区和敌占区也建立了党支部。
想方设法培养吸收优秀分子。1940年4月,县工委第一次会议后,组织部部长莫珊到封头坝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莫珊在西沙地区组织读书会,以党员为骨干,邀请进步青年参加,学习党的方针,宣传抗日主张,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1940年8月至1943年底,县委积极把知识分子放到艰苦斗争中锻炼,将通过斗争实践考验的进步分子吸收入党。同时,县委还举办“夏令营”和“社会自修大学”,培养和吸收社会上进步的知识青年入党。
注重在敌人营垒中发展党员。为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党想方设法在敌人营垒中秘密发展党员,为争取斗争胜利提供了有效助力。如:1944年4月,在活捉朱鼎坤的战斗中,朱的两名贴身勤务兵陆品荣和李松林作为秘密党员,向县委和县团提供了准确情报,李松林因此牺牲。陈钟琪在马桥任伪四区区长时秘密入党,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1943年他获悉日军将分路合击苏中三分区驻地后立即将情报报告县委,为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及时转移提供了有效帮助。先任伪区长、后任伪县政府助理秘书的陈慎余,在被秘密吸收为中共党员后,利用与陶明德的私交,为共产党和新四军争取陶明德做了不少工作。
紧抓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关键少数”过硬
1937年5月,毛泽东在给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作结论时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1938年,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等一系列论述。靖江县委在地委指导下,始终注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抗日民主政权遭遇严峻考验时,全力稳定干部队伍,渡过了困难局面。
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皖南事变后,伪十九师分割靖中和靖西,扩大伪化区,“忠救军”北犯靖西,靖西地区处于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悲观情绪和动摇害怕思想。对此,县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扩大会议,号召全县干部增强革命信心;选送薛先洛等一批干部参加泰兴中心县党训班学习;对非党员区长过多情况进行调整;组织县区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等马列著作,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水平。
调整县党政领导班子。1942年,三分区至靖江检查工作,三分区军政党委员会书记叶飞明确指出:靖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靖江的干部要坚持原地斗争,好干部要到最艰苦的靖西去。不久,地委对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县委书记曾涛调往地委,县长刘万里调往专署;杨源时调任靖江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委;张遗调任靖江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李进(夏阳)调任靖江县委宣传部部长。为打开斗争局面,县委保留靖西区域建制,从实际出发对区委干部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县委、区委班子加强了团结,统一了思想认识,提振了夺取胜利的信心。
加强党支部干部培养。县委及各区委都高度重视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在支部干部的配备上,注意选拔经过斗争考验、立场坚定、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共产党员去担任。县委、区委的领导人和县委组织部人员经常“跑支部”,检查了解各个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倾听群众对党支部工作和支部干部的评论,发现不称职的、有问题的支部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甚至予以撤换。
优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
在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众多基层农民、革命青年与知识分子等投身党的队伍。靖江县委和各区委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办好集中培训。1944年冬,县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决定举办党训班,分期分批培训党支部干部。会后,县委先后办了3期党训班,每期100人左右;各区委有的办了教导队,有的办了训练班,训练党支部书记和担任乡干部的党支部委员。在培训中,党员干部们主要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政策等,同时,还集中进行军事训练,提高抗击日伪的作战本领。
加强宣传工作。县委重视通过党的宣传工作来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1940年8月,全县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召开乡民大会,创办民校、夜校、妇女识字班及贴标语、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在伪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中进行反战宣传,组织阵前喊话,动员伪军家属进据点做策反工作。9月,县委创办《靖抗报》,宣传抗战形势,刊载县委、县政府的指示。1943年夏季,县委创办《支部看》油印刊物,次年改为《支部生活》,县委和地委还合办了一期铅印党刊《方向》。
强化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纯洁性
1941年5月,延安整风运动拉开序幕。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毛泽东提出《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理论,充实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组织建设理论。1942年春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由于苏中地区斗争形势紧张,地委于1943年7月布置各级党组织开展整风学习。
靖江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建立学习小组,每日组织两小时集中学习;各区委也建立了整风学习小组。在学习内容上,各级党组织主要学习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重要文章,同时联系工作实际,着重解决党员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方面的问题。县委要求,通过整风学习,全党要切实端正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加强外地干部和本地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之间的团结;要克服“左”右倾向,正确执行党的政策,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做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争取更大的胜利等。为了让部分党员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投入整风学习,县委还选送了好几名区级干部到地委整风队参加学习。
1944年夏,整风学习进一步深化,县委作出了六条整党决定:一是区级以上干部参加整党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审查党员、改造支部为整党的中心内容;三是吸收优秀的贫雇农和积极分子入党;四是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五是严肃党的纪律,对违纪行为从严处理;六是整党、整政、整军密切结合,推动建党建政建军工作。县委要求全体党员充分利用战斗和工作间隙,开展集中半日制学习。在集中学习过程中,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文件,积极开展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例如,针对文教科擅自提高学租田学租,引发群众不满的“学租田事件”,党组织组织了深入讨论,县委、县政府以及文教科领导均深刻反思,作出检讨。经过整风学习,党内同志间、上下级间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团结,共同提高了认识,解开了不少心结,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了,党组织的建设也得到了空前加强。
抗战时期,在正确的组织路线、组织建设的理论指导下,靖江的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建设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为夺得全面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许多举措对当前党的组织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概括,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有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让党的各级组织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