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用半生爱心坚守 书写“富而思源”答卷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06版:万寿坊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全章

  

">   

  马全章

  

  □融媒记者 林静 通讯员 徐月兰

  

  在新桥镇新合村,80岁的马全章是乡亲们口中的“大好人”。这位从农家走出的企业家,凭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创办企业,却将“富而思源”刻进半生轨迹——30余年捐出超千万元,从反哺家乡到资助孤儿,从设立助学基金到推动爱心传承,用点滴善举书写了一段温暖人心的公益传奇。

  桑梓情深:致富先念乡邻

  1945年,马全章生于新合村一个普通农家。改革开放后,他敏锐捕捉冶金机械制造机遇,创办江苏南山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了当地首个“吃螃蟹”的致富带头人。可挖到“第一桶金”时,他没想着扩大生产,反而先惦记着家乡父老。

  租用南三圩20余亩土地时,他不仅按全镇最高标准支付租金,还每年额外拿出20多万元“红利”,分给40多户涉地农户。“自己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好才踏实。”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村里土路泥泞难行,他自掏腰包修起硬质化水泥大道;长江江堤加固缺资金,他二话不说慷慨解囊。42年来,他从未间断慰问敬老院老人,春节送米面、中秋递月饼;连续22年出资组织村民旅游,从周边古镇到江南名城,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人圆了看世界的梦。

  寒门暖光:为孤儿撑起家

  “孩子不能没了依靠。”1999年,得知蔡静峰姐弟父母双亡,马全章立刻伸出援手。他安排姐姐进公司学技术,帮她站稳脚跟;姐姐出嫁时,他亲手置办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嫁人。对弟弟蔡静峰,他更是包揽了从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常叮嘱“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如今蔡静峰事业有成,主动拿出5万元工资帮家乡修路,马全章欣慰地说:“懂得报恩,就是好孩子。”

  5岁的刘红同样因他改写命运。当时刘红的养父病重,家庭陷入绝境,马全章把她接回家中,视如亲孙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养父的医疗费与后事,他全揽下来。2013年刘红考上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婚礼上,马全章作为证婚人嘱托:“要像爱家人一样爱学生,把善意传下去。”这样被他抚养长大的孤儿共有4人,如今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助学筑梦:基金托起千名学子

  “我小时候没条件读书,不能让娃们因为穷失学。”2004年,马全章创立“南山寒窗助学基金会”,专门资助靖江困难职工子女,直到他们高中毕业。2022年“金秋助学”活动中,他又捐出6.5万元,为40名学子发放助学金。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资助千余名学生,发放助学金近300万元。马全章的办公室墙上,“社会让我致了富,我为社会作贡献”的条幅格外醒目。他行善有自己的原则:不同情好吃懒做者,不支持赌博行为,每一笔善款都亲自把关。企业门前“人活得要有价值,人活得要有质量”的标语,正是他的人生信条——多年来他不沾烟酒、不玩牌,把钱都省下来用在公益上。

  爱心接力:让善意代代传

  如今80岁的马全章,仍没停下公益脚步。每年他依旧组织村民旅游、慰问敬老院老人,还在“怀旧宅”里给孩子们讲创业故事,教他们“要感恩、懂奉献”。更让人暖心的是,儿子马中亮早已接过接力棒,负责基金会日常运营。他坚定地说:“父亲教我做人比做生意重要,我在,南山基金就在。”

  从修桥筑路到抚养孤儿,从助学兴教到家族传承,马全章用半生证明:真正的富有,从不是财富的堆砌,而是对他人的温度、对社会的担当。当刘红在讲台上传递善意,当马中亮扛起公益大旗,这份“富而思源”的情怀,正化作一束束光,照亮更多人的路,也为这片乡土续写着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