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教育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作为教育重点。渡江实验小学凭借一系列科学教育举措,在课堂、社团和实践活动中为孩子们搭建起触摸科学、探索真理的平台。科学教育在这里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学生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体验和探索,逐渐融入学生成长的基因。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总决赛上,渡江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渡江实验小学共有16名学生通过靖江市、泰州市层层选拔,顺利晋级省总决赛。模型调试、功能比拼……比赛中,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参赛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临场应变。最终,4名学生摘得省一等奖,5名学生获省二等奖,6名学生获省三等奖,学校整体表现优异,获得省团体二等奖。与此同时,该校还收获了赛事“省优秀校长”“省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此次竞赛成绩背后,离不开学校日常的积累。从课堂上的模型原理探究,到社团活动中的动手实践,再到赛前集训的集中攻坚,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教师与学生的心血。参赛的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严谨的思维、创意的灵感与坚韧的意志,这正是学校科学教育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从三年前投用伊始,渡江实验小学就将“让科学精神融入学生成长基因”确立为教育目标之一。该校认为,科学不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思维方式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该校不断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都能接触科学、亲近科学、理解科学。
课堂是基础。教师们注重在常规学科中渗透科学元素,把科学原理融入日常学习。在学习物理现象时,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小实验来验证结论;在探讨数学问题时,也会启发孩子们用逻辑思维进行推演。社团是拓展。该校开设了编程、智能家居、无人机、四驱车等科技社团,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兴趣舞台。这里既有“硬核”的知识学习,也有趣味性的动手操作,学生们在轻松氛围中不断积累能力。每逢竞赛前,指导教师们都会带领社团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针对难题开展攻坚,让学生在反复尝试和不断改进中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除了课堂与竞赛,渡江实验小学还长期举办各类科普类活动,多元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低年级的“趣味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们在“会跳舞的红豆”和“火山爆发”的惊喜中理解科学原理;无人机科普志愿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控飞行器时感受科技的力量;“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通过AR体验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们感悟科学家的精神力量;在“探秘纸张”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承重实验理解科学现象,又在非遗剪纸与拓印环节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你好科学+”创意书画展上,学生用画笔描绘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作品充满想象与探索;学生还在警营开放日活动中,走进智慧边检实战指挥平台,近距离观看无人机巡查、体验高科技系统,既增长了见识,也在心中种下责任与担当的种子……该校校园里常常洋溢着科学的氛围,科学探索渐渐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从小实验到竞技舞台,渡江实验小学不断拓展科学教育的边界。学生们在好奇中启迪智慧,在探索中磨砺本领,在实践中点亮梦想。该校正持续深耕“五育融合”,聚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让更多学生在科学的沃土中成长。
(融媒记者夏国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