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修时特意选了进口环保漆,住进来还是觉得嗓子干痒。”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经专业机构检测,她家甲醛超标主要源于定制衣柜的密度板和墙纸胶。
记者调查发现,像王女士这样陷入“环保漆=无醛家装”误区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业内专家指出,非涂料类建材贡献了超60%的室内甲醛污染,胶水、人造板材等易被忽视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甲醛重灾区”。
胶水:隐形的“甲醛炸弹”
“很多人不知道,家装中用到的胶水种类多达十余种,且多数含有甲醛。”从事建材检测的工程师李磊介绍,脲醛树脂胶因成本低廉,被广泛用于木工板拼接、墙纸粘贴等环节,其甲醛释放周期可长达3~15年。记者在建材市场走访发现,部分商家宣称的“无醛胶”未标注具体检测数据,甚至存在用“低醛”冒充“无醛”的情况。施工中若使用劣质玻璃胶、瓷砖胶等辅料,单户家装甲醛释放量可能增加2~3倍。
板材:长期释放的“甲醛仓库”
人造板材的甲醛问题更需警惕。李磊解释,板材甲醛含量与胶黏剂用量直接相关,密度板因需大量胶水黏合碎木屑,甲醛释放量通常是多层实木板的5~8倍。记者注意到,市场上“E0级”板材标识混乱,部分产品仅达到E1级却违规标注。“曾遇到业主定制衣柜后,因板材封边不严导致甲醛超标,整改时发现商家用劣质封边条偷工减料。”第三方监理工程师赵亮说。
除了胶水和板材,窗帘定型剂、床垫胶水、地毯胶垫等软装辅料也可能暗藏甲醛。某家居卖场销售人员坦言,低价窗帘为追求垂坠感,会使用含甲醛的定型剂,而床垫中的棕垫若采用劣质胶水黏合,同样存在污染风险。
源头防控需“全链条把关”
“甲醛防控的关键在源头,而非事后治理。”业内专家给出三点建议:选购时要“三看一测”,即看CMA检测报告、看生产工艺、看十环认证,必要时用便携式检测仪现场检测;施工中减少胶黏剂用量,监督工人按合同使用环保材料,重点检查板材封边是否完整;定制家具需签订“甲醛超标可退”协议,要求提供单块板材检测报告,安装后通风不少于30天。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环保建材正逐步替代传统产品。记者了解到,竹纤维板材、秸秆环保板等无胶工艺产品已进入市场,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新规进一步收紧了甲醛释放标准。专家呼吁,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环保”概念,拒绝低价劣质建材,同时借助第三方监理机构做好全程监督,才能真正构建安全的居家环境。(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