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丹
《会发光的声音》是一部闪耀着时代光芒与人文关怀的儿童文学佳作,作者赵菱以细腻笔触与独特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少年们在演讲中破茧成长、绽放光芒的精彩旅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描绘出新时代少年儿童自信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奏响了一曲汉藏儿童携手前行、民族团结友爱的动人乐章。
故事围绕着南京梅园小学和拉萨阳光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书中,南京梅园小学与拉萨阳光小学的孩子们因“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和“空中课堂”紧密相连。数名红领巾讲解员从自身的成长和爱好出发,讲青藏铁路这条“神奇天路”的开通奇迹,讲“心佑工程”让一千多名孩子重获“心”生,讲紫金山实验室在科技自立自强上的壮志雄心,讲父亲在西藏戍边的感人故事……从最初隔着屏幕的陌生与好奇,到后来彼此交流、相互鼓励,汉藏儿童间的情谊也在点滴互动中生根发芽。像陆海智,父亲在西藏戍边,在探寻父亲足迹的过程中,他不仅对父亲的奉献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在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感受到跨越民族的温暖与力量。他与藏族小伙伴们一同经历的点点滴滴,是汉藏民族情谊的生动注脚,体现出无论地域相隔多远,大家都能因真挚情感和共同理想紧密相连。
因“茉莉格桑共芬芳”援藏工程,南京的“茉莉”们与拉萨的“格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分享生活、交流梦想。林山茶,先天性重度耳聋却坚韧不拔的汉族女孩,在藏族朋友的支持下,勇敢突破自我,用独特方式诠释对生活的热爱;而格桑梅朵等藏族孩子,也从汉族伙伴身上学到新的知识与理念。他们在携手前行中,跨越了身体残障、地域文化差异等重重障碍,共同画出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完美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书中情节处处彰显民族间的守望相助。拉萨的曲珍卓玛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生活备受困扰,南京医疗队的到来如同一束光,通过“佑心工程”为她带来希望,助她重获健康,得以像普通孩子一样自由奔跑、快乐玩耍。这一情节背后,是无数援藏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是民族大团结汇聚起的强大力量,生动展现了汉族与藏族同胞血浓于水、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看到在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美好画面。
作者巧妙融入汉藏两地丰富的文化元素,为民族团结主题增添独特魅力,也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南京的白局演唱、美食童谣,充满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展现南京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而西藏的雪山蓝天、原野生物,孩子们赛马、射箭、跳热巴舞等活动,洋溢着藏地的雄浑壮阔与民族风情。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更成为汉藏儿童相互吸引、彼此走近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增进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使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作者单位: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