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于2024年11月8日修订,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反洗钱法》共7章65条。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反洗钱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是主要修订内容:
一、完善反洗钱的定义。在保留洗钱上游犯罪的七类重点犯罪类型的基础上,规定掩饰、隐瞒“其他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性质也属于洗钱活动,明确预防恐怖主义融资活动适用反洗钱法有关规定。
二、完善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金融机构义务包括: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开展客户尽职调查,识别核实客户及受益所有人身份;按规定期限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执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以风险为导向采取管理措施,平衡好风险与服务关系;对反洗钱信息严格保密,合规共享并保护信息安全;配合反洗钱调查,按要求提供信息资料,对需临时冻结的资金按规定执行。
三、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新反洗钱法从多方面保护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反洗钱信息,仅限规定用途使用;要求提供反洗钱服务机构妥善处理因服务获取的数据;规定金融机构内部共享信息需符合信息保护法规;对向境外提供涉及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资料,提出合规要求;明确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信息的法律责任。
四、倡导预防和打击洗钱行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有关机关开展反洗钱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范和识别能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举报,接受举报机关应保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受法律保护。
五、增加受益所有人的相关规定。明确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制度。法人、非法人组织应保存并及时更新受益所有人信息,相关部门依规管理,为履职可依法使用。金融机构等可依法查询、核对,助力识别客户身份,防范洗钱风险。
六、加重行政处罚力度。新增了多条处罚情形,覆盖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如未按规定识别受益所有人、未及时更新受益所有人信息等情况。在罚款金额标准上也有提高,按违法行为设立多个处罚标准,相关责任人个人处罚金额上限提高到50万元。通过这些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对反洗钱违规行为的约束,加大了对洗钱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了违规成本,以此更有效地遏制洗钱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