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暴雨来了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A05版:城北孤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暴雨是贴紧着台风的后背来的,几乎没给人愣神的时间。密集的雨点让如饥似渴的庄稼都感觉凶猛得吃不消,田间如汪洋大海,白茫茫一片。

  这个凹地锅底塘,虽然密织了水网,但久未遇上这么大的阵仗,村里还是不敢轻视,兵分几路,各埭、各户、各点查看灾情。

  新任村党总支书记朱璐这一路在六腊子埭周边巡逻,发现通往内河的涵洞淤堵了,水势看涨,眼看着就要爬上堤坝,阻挡着人们出行,觊觎着田间地头的庄稼、蔬菜,威胁着留守老家的老人、小孩。

  朱璐用树棍拱推了多次不见效果,就准备下河去清淤。

  村民拉住他,说:“你等一等,我们回去找长一点的钢管。”

  朱璐知道这样行,就叫他们赶紧去取,自己则脱鞋子卷裤腿要下河。岸边刚好停着挖机,他将绳子一头系上挖机,一头扣在腰间,想着这样下河去就没有危险了。当然,即便如此,如果涵洞一通,瞬间吸力很大,绳子一旦撕断,后果严重。小朱书记哪有心思想这么多,有些突发事件来得突然,也没机会让你设计几套方案来优选。

  正在往机上系绳的时候,有村民扛着钢管,在雨水中急急招手:“朱书记,谢苟子来了。”

  谢苟子是小名。谢苟子(老谢)长得瘦高,精神也精明,他在镇上开了小厂,小日子过得去,刚刚正准备去上班,看到村民急匆匆奔跑,晓得了情况,赶忙穿上水鬼衣,扛着小船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对朱璐急喊:“你这样不行,等我来!”

  众人帮助老谢将船滑入河里,老谢将船撑到涵洞处,把船横在洞口,手持水管,猛烈捅择。只因涵洞较深、堵塞结胀,钢管就像触碰在橡胶上,有力使不上。村民们用钉耙拨拉着,一点一点清理。朱璐想着用蛮力不行,就叫机手将挖机开到坝中间,叫老谢扶住钢管,用挖机撞击推送。

  涵洞还是堵得结结实实,老谢手都被震得麻木了,朱璐要替换他,老谢不答应,这个活计只能他来,此事也急不得。经过多时、多次推动,有村民终于在另一侧看到有秸秆从涵洞里冒出来。这边,老谢也有手感,喜形于色了,只听“嚯啦”一声,堵塞在洞口的树枝烂草夺命挤出,船也猛烈晃荡一下,即便老道,老谢还是差点跌入河里。好在他是个老手,双臂如老鹰展翅,两脚叉开,身子微蹲,弯着腰,目光坚定,仿佛一座雕像稳居船中,摇摆不定的小船竟然被他降服了,稳稳当当,再也不敢耍小性子了。

  村民们身上湿漉漉的,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一门心思在老谢身上,他几乎到了极限,没力气自己撑船靠岸。村民把绳子一头甩向他,他赶忙接住,一头众人打着结抓牢在手。他们的意志和信心全都凝聚在这根绳上,一小把一小把接力回收,硬憋着不敢喘气,脚下都被蹭出小坑,不能滑倒。

  小船甫一靠岸,朱璐顺势一把将老谢拉了上来。

  老谢瘫在地上,乡亲们也瘫在地上,身体虚脱了。

  事后,朱璐知会身边的村干小赵给所有参与者记一天工。

  老谢听见了,脸一落,“你这就瞧不起人了,我们是为钱来的吗?!”

  朱璐真诚地说:“我们虽然是经济薄弱村,但是该出的钱不能省。”

  老谢他们当然不会获取这个意外之财,再说自己好歹有个作坊,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子女在外地工作,闲着也是闲着。老谢和其他村民一样,大田流转承包后,一门心思出门开厂、经商、打工挣钱,自留地种点蔬菜,自给自足。

  接下来几天,老谢再也看不到杂草、枯枝败叶漂浮在河面,涵洞也畅通无阻。他知道,一定是有人打捞过,或许是村里的专职管护人员,或许是像他这样的不计报酬的好村民。只要人人参与,昔日的锅底塘,定会翻身把歌唱,经济薄弱村脱帽指日可待。

  (毛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