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自永
靖江老话:“落一暴凉一暴。”意思是立秋一过,随着一场又一场暴雨降临,气温会跟着暴雨次数的增加慢慢降低。靖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季分明——既不像北方城市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也不像南方城市常年不见冬意,连落雪结冰的模样都难得一见。
8月中下旬,立秋的节气一过,最后一口西瓜下肚,靖江的秋天就算正式到了。天空蓝得更透亮,云朵也飘得更高,这份澄澈映进水里,靖江的河流、湖泊便也跟着染成了蓝汪汪的颜色。这时节常能遇见“水晶天”,摄影爱好者扛着相机纷纷出门,没过多久,报纸上就会登出整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致,电视里也伴着画面吟唱“怎不忆江南!”
在这仿佛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的季节里,我最爱去城区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公园散步、拍照。东面的东湖园是座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湿地公园,水域开阔,绿化覆盖率极高。公园设计主打原生态,大片荷花塘、芦苇荡、水杉林伴着各色水生植物生长,走进去就能撞见自然野趣,是观察草木、放松身心的好地方。西面的天水公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馆室、廊桥、楼阁的名字,多取自光绪五年《靖江县志》记载的靖江历史名胜,最终形成“一园、一阁、一照壁、一馆、一室、一曲廊、四亭、五桥、五池塘”的独特景致,既有江南水乡的细腻精致,又藏着靖江本土的文化韵味。南面的马洲公园坐落在滨江新城,是靖江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公园,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一应俱全,公园旁的球形建筑“容湖书房”,还凭着“泰州最美城市书房”的名号成了网红打卡地。北面的西郊公园,最出彩的要数山水盆景——除了室外随时能逛的山水盆景长廊,还建了数千平方米的盆景馆,走进馆内,像翻开一部立体的山水诗集,陈列的众多获奖精品各有风姿,每一盆都是浓缩的自然史诗。老城区中心的人民公园,是靖江最古老、最有传统韵味的公园,始建于1917年,如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亭台楼阁映着假山湖水,曲径通幽处满是古色古香,走进去就像闯进了旧时光里的雅致天地。
有次外地同学来靖江寻秋,我带着他挨个逛遍这几座公园。沿途秋果挂枝、秋花绽放,色彩铺得满眼都是,让人看不过来。他瞧见人民公园里满树圆溜溜、黄澄澄的果子,好奇地问是什么。我笑着说:“这是香橼,香橼树可是我们的市树呢!”近些年,靖江还推出了以《香橼》为名的微电影,开发了香橼饮品、香橼金波酒。不过我最爱的,还是摘几个又大又黄的香橼,放进蓝色瓷盆里摆在书房——每当香橼的幽幽香气绕着鼻尖转,心就会慢慢静下来,连看书都能多啃下半本。秋天的桂花也不能不提,随便走进哪座公园,桂花香都会轻轻巧巧地在园子里漫开,那股甜香,是每个靖江人都拒绝不了的偏爱。我们不单爱闻这香味,还常把桂花派上用场:泡进茶里增香,或是加进食谱里,做成荷叶桂花茵糕、桂花糯米藕、桂花酒酿圆子——这些带着桂香的吃食,都是靖江秋天独有的味道。
说到秋天,还得提人民公园旁骥江东路两侧的行道树——法国梧桐。春天的法桐,会冒着重叠的嫩绿新叶,淡灰色的绒毛随春风飘得满街都是;一到夏天,小叶子已长得亭亭如盖,替往返的市民挡去不少暑热。骥江东路的秋天,是被梧桐树上落下的第一片叶子“官宣”的——散步时路过,脚边突然飘来一片浅黄的叶子,弯腰捡起,才惊觉:哦,秋天到了。第一片叶子落下后,更多落叶跟着飘下来,颜色在飘落中慢慢变:碧绿、黄绿、明黄、橙黄、橙红、红褐、深棕……重量也渐渐变轻,到最后,叶片薄得像张纸,看不到一丝水分,叶脉像老人突起的青筋,凑到嘴边一吹,能飘出好远。看着那飘远的影子,逝去的亲人渐渐在脑海里清晰,想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字句,眼眶不由得热了。
靖江的秋天终究是美的,这份美,藏在自然里,也藏在人文中。8月13日,靖江市大剧院的礼堂里,传来了理查德?克莱德曼不远万里带来的琴声——他指尖流淌出的《秋日私语》,是我儿时第一次借旋律触摸秋天。那时才知道,原来秋天能被弹得这样温柔,那优美的调子,到现在都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