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靖江日报

三次保卫长安市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2版:靖江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长安市处于季家市、孤山镇、柏木桥、斜桥、西来庵的交会地带,北临靖如泰界河,东有夏仕港、西有石碇港作屏障,是理想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夏至抗战胜利,中共靖江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县独立团机关大部分时间驻扎于此。靖江师范学校、县独立团的医务所和军工厂等单位也设在这里。当时,人们亲昵地称长安市为“靖江的延安”和“小莫斯科”。

  1943年秋,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复杂的反“伪化”斗争,驻扎在靖江的汪伪暂编第十九师十八旅陈正才部大部被歼。靖江县独立团、区乡游击队和民兵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敌人不甘心失败,调原驻守镇江的伪第一集团军独立十二旅特务团支援靖江,妄图破坏靖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0月19日夜,驻扎在靖城的伪十二旅特务团得知县独立团主力外出作战的消息后,出动一个主力营,并纠集伪军伪警一部,分路向长安市进击,扬言在拂晓时占领长安市。当时,县独立团仅留驻1个侦察班、1个通讯班及司号员、炊事员等勤杂人员。长安区队也只有30余人枪、1挺机枪,每人4颗手榴弹。为保卫根据地,县委发动民兵游击队,沿途阻击来犯敌人,以“麻雀战”粉碎敌人的进攻。20日10时许,西路来犯之敌抵达长安市西南的金家桥。待南路斜桥来敌进至长安市南面的十王殿,长安区队已迂回到十王殿的东南。霎时间,县独立团司号员从四面吹响冲锋号,号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来敌不知虚实,害怕中了埋伏,遂魂不附体地撤逃。根据地军民取得第一次保卫长安市的胜利。

  10月23日,伪十二旅特务团又以两个营的兵力,纠集孤山、斜桥、柏木桥的伪军伪警分路合击长安市。此次县独立团参战部队增加了孤山区游击队,在来犯敌人必经之路埋设集束手榴弹。当伪军行至伏击圈时,“轰!轰!轰!”几声巨响,军号声随之四起,农民们纷纷举起钉耙、锄头助战。伪军不敢恋战,掉头逃回据点。根据地军民取得第二次保卫长安市的胜利。

  伪十二旅特务团两次阴谋未逞,恼羞成怒,组织第三次进犯。中共靖江县委和县独立团作出第三次保卫长安市的部署:加强侦察和情报工作,赶造地雷和手榴弹,调集长安区和孤山区游击队增援,要求县独立团主力部队迅速返靖。11月4日拂晓,敌人分3路进逼长安市。正面之敌几次向长安市冲击,均被区游击队击退。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多钟,县独立团主力第一连赶回,先猛攻北路之敌,杀出一条血路飞奔长安市。旋即,县独立团参谋长吴立批命令一排向西出击,自己带二、三排向南出击。敌人溃不成军,掉头缩回据点。敌人第三次进攻长安市又被军民合力击退。

  伪十二旅特务团进犯长安市,连遭根据地军民打击。三次战斗,毙伤伪军56人,缴获步枪152支、轻机枪3挺。战后,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通令嘉奖靖江军民。这三次战斗在靖江革命斗争史上,称为“三次保卫长安市”。

  (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