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岳宇乐 通讯员 菅治军
图/记者 岳宇乐
近年来,土右旗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核心,创新实施“3439”工作法,走出一条契合旗情、兼具时代特色的民族工作新路径,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谱写“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篇章。
三大品牌
让民族团结浸润人心
“看一场二人台小戏、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就明白民族团结是身边事。”近日,在美岱召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现场,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土右旗着力打造“红色革命聚共识”“民族团结历史传佳话”“二人台文化艺术润民心”三大品牌,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从“纸上”走进生活。依托乌兰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等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凝聚民族共识;借金杏旅游活动暨三娘子旅游文化消费季,重现各民族友好交往场景;创排二人台现代小戏《圆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
四条示范带
构建全域交融新格局
黄河岸边的明沙淖乡贺成泉村,曾是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凭借黄河文化示范带建设,依托渔村田园综合体和品鱼节声名远扬,获评“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成为各族群众共同增收的“幸福港湾”。
立足“南临黄河、北倚青山”的禀赋,土右旗打造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沿山生态旅游、互嵌式发展四条示范带,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红色文化示范带整合10个教学点,形成“一核十点”矩阵,推出5条红色研学线路;黄河文化示范带发展生态养殖等项目,带动沿岸群众就业增收;沿山生态旅游示范带举办杏花节、郁金香文化节,推动农文旅融合;互嵌式发展示范带旨在深化红石榴家园等阵地建设,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三项工程
推动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以前是‘上级布置、下级执行’,现在结合景区特色搞活动,游客参与度更高。”美岱召景区负责人的话,折射出土右旗“精品、联网、扩容”三项工程带来的转变。“精品工程”聚焦美岱召景区、敕勒川博物馆等重点单位,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窗口;“联网工程”打破壁垒,整合四条示范带资源,推动创建与经济、生态、文化工作深度融合;“扩容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推动基层单位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谋划”。
目前,土右旗已有7家单位成为自治区、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3家获评自治区示范区示范单位,155家成为自治区、包头市级示范单位,数量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
九项措施
凝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九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建立党政“双组长”领导机制,健全三级网络;高位推动形成合力,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路径;创新“八进+N”“九个有”机制,打造税务局、敕勒川博物馆等示范点,并通过精准指导、互观互学等方式推广经验。同时深化分层教育培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联动实施“三项计划”,并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夯实了民族团结根基,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如今,土右旗沟门镇西湾村红石榴文化大院“畅园”里,“石榴花开·同心共韵”活动常办常新,舞蹈演出、非遗体验等让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在这里,各族群众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在密切交往中深化文化认同,共同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道路上绘就更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