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雨蔚
“大灾之后无大疫,这不仅是目标,更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7月以来,土右旗洪涝灾害牵动人心,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组织以最朴实的行动,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化作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部署到一线攻坚,从物资保障到科学防控,这支“疾控铁军”用行动诠释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
灾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党委将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作为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7月26日晚,中心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领卫生防疫专家团队连夜奔赴土右旗,现场开展风险排查、防疫指导、应急准备等工作,为灾后公共卫生安全筑牢“前置防线”。
“我们先后召开10余次部署会、研判会,就是要让防疫工作每一步都有科学指引。”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冯晓冬介绍,为高效应对洪灾后可能发生的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疾控中心迅速制定《灾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疫情防控、水源保护、环境消杀、病媒生物防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分工。通过对灾区背景、灾情、既往疫情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组织专家开展洪涝灾害后专题风险评估,对灾后易发高发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进行研判,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
同时,为进一步凝聚抗汛防疫合力,中心快速完成专家组遴选、应急物资统筹,组建了7支共30余人的党员专家组轮流驻扎土右旗灾区一线。指导组持续开展现场督导40余天,对抗洪堤坝、自来水厂等重点场所进行每日巡检,随时解决防疫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织密基层防控网。
为夯实防疫基石,市疾控中心遵循“精准调配、规范交接”原则,分4批次向土右旗支援关键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灾区物资短缺压力。
在一线攻坚现场,党员突击队的身影随处可见。党员专家组在抗洪堤坝等主要区域与医护人员共同组建“消杀+医疗+监测”复合型工作小组全天候坚守;指导消杀人员每日两次对帐篷、移动厕所等重点区域消杀;指导安置点医护人员对抗洪大坝工作人员开展症状监测,针对日常监测发现的疑似出现传染病相关症状者,及时跟踪健康状况,用暖心服务筑牢安全屏障。
科学防控是阻断传播链的关键。针对乙脑等高风险虫媒传染病,市疾控中心组建病媒生物应急监测队伍,对土右旗4个安置点及历史疫源地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分类鉴定4万余只雌蚊样本,对三带喙库蚊等重点蚊种开展了乙脑病毒核酸检测。
灾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党委迅速反应,于8月8日对市区两级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灾后卫生防疫专题培训,全市220名疾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剖析”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专家组每日在安置点开展教学,公众号连续发布科学防疫等相关文章,推动卫生防疫知识“进安置点、进现场、进家庭”,营造“全民群防群控”氛围。
如今,市疾控中心党委仍着眼长效,持续强化蚊虫密度监测、推进传染病防控、扩大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我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坚决打赢灾后防疫攻坚战。”冯晓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