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雅鑫 通讯员 郝曦蕾
本报讯 “苏奶奶,我们来看您了,顺便帮您把养老认证办好。”在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这样的服务场景经常在社区上演,网格员们将“为民服务”的初心化作实实在在的温暖,将贴心服务送到居民家中,成为了大家最信赖的“亲人”。
高龄老人曾为认证犯愁,行动不便又摸不透线上操作。网格员便成了“移动服务站”,带着设备和表格上门,耐心讲解每个步骤。83岁的苏奶奶抚着舒展的皱纹笑道:“孩子们不在身边时,是她们准时来兜底,比亲人还贴心。”在独居的解奶奶家中,网格员不仅协助办理日常事务,还常常陪她聊天,听她讲述往事、聊聊社区新鲜事。“她们就像我自己的孙辈,耐心、亲切,让我这冷清的家也热闹起来了。”解奶奶的言语间满是温暖。
修理灯具、联系维修渗漏窗户、代买常备药品……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或许琐碎的小事,却是网格员高度重视的“要紧事”。她们常常能从老人的神色中察觉潜在困难,及时伸出援手,防患于未然。
夏叔需要更换轮椅,低保户张哥家中生活物资即将短缺——网格员总是把这些事关居民冷暖的事情放在心上。一句“有困难尽管说”,并不仅仅是客套,而是她们郑重的承诺。她们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协助申领补助、配送物资,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天。
政策解读也是网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她们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为老人解释养老金调整、医保报销新规等政策,耐心举例说明,直到居民完全明白。郝爷爷称赞道:“这么一讲我就清楚了,国家政策好,你们的工作也做到家了。”
在学院社区,网格员们不再只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更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政府之间的重要纽带。她们用一次次走访、一句句问候,温暖了许多孤寂的心,也赢得了居民的深厚信任。居民们的认可和依赖,正是网格员不断前行的动力,让这份细致的温暖在社区中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