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日报

“三老”调解+“四+”服务 织密基层治理幸福网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胡雪 通讯员 额尔合木图

九月的达茂旗,草原褪去盛夏的浓绿,漫山遍野的牧草裹着金黄,微风里满是丰收的气息。近日,记者跟随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进达茂旗综治中心,沿着工作人员日常走访的路线,与农牧民唠家常、听基层干部谈变化,亲身感受达茂旗基层治理“枢纽”成立以来,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以前邻里闹矛盾,要么憋在心里生闷气,要么吵得脸红脖子粗,连亲戚都做不成。现在不一样了,‘三老’同志一上门,几句话就能把事儿捋顺。”在达茂旗百灵庙镇巴音塔拉嘎查,牧民那顺指着自家院外新划定的草场边界,笑着向记者说起变化。

他口中的“三老”,正是达茂旗综治中心推出的创新举措之一——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基层民警组成的“三老”流动工作站。

走进“三老”流动工作站,墙上“唠家常解心结,讲道理化矛盾”的标语格外醒目。当天,“三老”工作队的队员高岳正陪着几位牧民喝着奶茶,原本因草场分配不均匀而闹得面红耳赤的亲兄弟姊妹,此刻正认真听着高岳的话。

“草场是祖辈传下来的念想,也是咱们过日子的根本。为了这点地伤了亲情,值得吗?”高岳边给大家续奶茶边说,“我已经和村里的干部一起丈量了草场,也参考了往年的分配情况,咱们今天就心平气和地商量个方案,既要公平,也要让大家满意。”随后,在高岳耐心劝说下,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达成一致,还当场签下了调解协议。

“我是土生土长的达茂人,知道牧民最在意的是什么?通过调解工作逐步开展,和群众的关系也拉得越来越近。”高岳告诉记者,自“三老”流动工作站成立以来,累计参与调解草场纠纷、家庭矛盾、邻里摩擦等各类问题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多数矛盾在嘎查、村一级就得到了妥善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旗”。

如果说“三老”工作站是基层治理的“温情纽带”,那么达茂旗综治中心打造的“四+”服务体系,就是守护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屏障”。在综治中心的服务大厅,记者看到“调解+”“民生+”“治安+”“文化+”四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前来办事的群众答疑解惑、办理业务。

“工作人员对我挺热情,以前办个事儿,得在好几个部门之间跑,现在好了,综治中心把能整合的部门都聚到一块儿,一站式就能办完,我挺满意。”正在窗口咨询的居民赵利军说。

“通过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群众来访平均办结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8天,最快的案件一个工作日即可办结,真正实现让群众省心、省事。”达茂旗综治中心主任陈宇峰介绍说。

据了解,达茂旗综治中心2024年10月份正式运行,共建成1个旗级综治中心和11个苏木乡镇级综治中心。其中,旗级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预约”的多元化运行模式,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5个常驻单位,及纪委监委、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等13个轮驻、随驻单位;11个苏木乡镇综治中心整合基层法庭、检察官工作站、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基层力量入驻并开展工作。截至7月份,两级综治中心共受理案件578件,调解成功435件,成功率达75%。

从矛盾调解到民生服务,从治安防控到文化建设,达茂旗综治中心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编织着基层治理的“幸福网”,让这片草原上的每一位农牧民,都能感受到安稳与温暖。下一步,达茂旗将持续加强源头预防,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专业调解人才库,提升专业化调解水平。同时,深化部门联动,完善多元解纷机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达茂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