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婷
在九原区,一场深刻而温暖的基层治理创新正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九原区综治中心作为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的“中枢”,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力量下沉,构建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多元解纷体系,成为群众心中信得过的“终点站”。
走进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6个综合窗口清晰划分,整合了诉讼服务、警务服务、劳动争议、公共法律服务、检察服务及轮驻部门功能,“一站式”推动解纷功能提级、服务提档、质效提升。
构建“全链条”解纷快车道
在九原区麻池镇综治中心,“麻事好商议”“三长”“费老师”三大工作室标识醒目,不同功能区域清晰划分,即便初次到访,群众也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对应的诉求窗口。墙上挂满的锦旗,无声讲述着一个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暖心故事。
不久前,一起因土地确权引发的邻里土地纠纷在“麻事好商议工作室”得到快速化解。两名村民从争执不下到握手言和,跨度30多年、从父辈到子辈的矛盾被化解,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可解了我一块心病!”当事人张某感慨。
这样的高效,得益于麻池镇综治中心制定的“一站式、递进式”受理处置机制。麻池镇综治中心主任王万鹏介绍,简单矛盾由“麻事好商议工作室”就近快处;疑难复杂矛盾由“三长工作室”联合攻坚;涉法涉诉矛盾则引导至“费老师工作室”专业处理。调解不成的,按性质导入信访代办或诉讼渠道;镇级无法化解的,则上报至九原区综治中心提级办理,形成“分层过滤、上下联动”的解纷闭环,让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有处可去、有人解决。
如今,“有矛盾上会客厅”已成为麻池群众的普遍共识。依托“麻事好商议”品牌,当地老党员、老乡贤将议事会开到田间地头、广场工地,累计成功调处各类纠纷600余件,化解了全镇七成以上的矛盾。
“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麻池镇的成效,是九原区系统性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生动缩影。在九原区综治中心,类似的解纷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前不久,这里就成功调处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李某通过农业银行“小微e贷”借款十余万元后,因餐饮店经营困难,连续三期未支付利息且逾期未还款。银行多次催收无果后,向九原区综治中心申请调解。
中心迅速启动“金融纠纷快速调解通道”,统筹专职人民调解员、派驻法官等多方力量,运用“听、查、辨、和”四步工作法,既依法维护银行权益,也客观考量借款人实际困难,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延期还款协议,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九原区综治中心之所以能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离不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中心汇聚了司法、法院、公安、信访、人社等26个部门及7个专业调委会资源,通过“一窗受理、分流转办、多元调解、跟踪回访”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连维胜是九原区法院一名退休法官,也是综治中心的一名调解员,退休后他选择继续运用法律智慧服务群众。
近日,连维胜成功化解一起外地劳动者在包务工不慎身亡的意外事件,该案通过“多元联调+司法确认”的方式得以实质性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更好地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解决在基层,九原区法院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擅长群众工作的法官、法官助理和调解能手,采用“常驻+联络人对接”双轨模式入驻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每日有2名审判岗位工作人员常驻综治中心。他们凭借丰富实务经验,在指导调解、化解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心还配备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涵盖退休干部、资深律师和熟悉民情的本地专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率先在全市引入6名辅助人员,承担回访、归档、信息整理等事务性工作,确保案件从接收到跟进全程闭环、无缝衔接。
据统计,2025年以来,九原区综治中心已接待群众近5000人次,受理矛盾纠纷2128件,办结1558件,调解成功870件,完成司法确认158件。这里不仅是群众诉求表达的“第一窗口”,更是法治力量下沉的“治理枢纽”,在细腻而有力的基层实践中,绘就出一幅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