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日报

用画笔记录草原变迁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6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李鹏飞在家乡哈布其勒峡谷作画。

□文/记者 孟婧美 图/通讯员 肖旭婕

调色板上,草原绿、天空蓝、石榴红……这些色彩不仅来自画家的调色板,更是他眼中家乡的颜色。牧民画家李鹏飞将蘸满深情的画笔落在画布上,一幅幅展现时代变迁与生产革新的图景跃然眼前。这些画既记录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见证了达茂草原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在达茂草原,李鹏飞的名字总与“马背上的画笔”紧紧相连。他成长于一个牧民家庭,祖辈传下的牧鞭与草原的晨露晚霞,是他最早的童年记忆。年幼时,他虽不懂艺术,却总想留住眼前美好。没有画笔,他就用手指在湿润的泥土上画羊群的轮廓,用小石子在石头上勾勒草原的风光。这份对记录的热爱,在李鹏飞八岁那年有了正式的归宿,母亲发现了他对绘画的热爱与执着,毅然支持他学习绘画。第一次走进画室,看到整齐排列的画架和琳琅满目的颜料,李鹏飞的双眼亮了。他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和素描技巧学起,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刻苦用心。这份执着,一坚持便是十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美术班的课堂、家里的书桌,还是牧场的草地,都成为了他的“创作阵地”。

高中毕业后,李鹏飞回到草原,一边继续家里的放牧生活,一边坚持绘画创作,牧羊人与绘画者的身份在他身上交织共生,草原不仅是他生活的家园,更成为他艺术创作中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

2020年,他决定前往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课堂上,他接触到了更前沿的艺术理念,跟着老师学习构图创新、色彩运用,还常去美术馆看展,从大师作品中汲取灵感。他的女朋友安夏君告诉记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他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到,晚上十一点才离开,这种勤奋让我印象深刻。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他说希望一年的专业学习能提升绘画技艺,把家乡的风景更好地画出来。”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日子里,李鹏飞最想念的,还是达茂草原的辽阔。

2021年,他发现家乡一些熟悉的童年记忆正随着现代化的脚步悄然消失。为了将这些即将消失的熟悉景象永久定格,李鹏飞背起画箱,开始用画笔为变迁中的草原守护最珍贵的记忆。他说:“从低矮平房到明亮楼房,从泥泞土路到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我想用画笔将这些变化一一记录下来,这既出于对绘画的热爱,也源于深厚的家乡情怀。”这一刻,他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他的画布成为了一部色彩斑斓的草原变迁史。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李鹏飞的创作题材不断丰富。他表示,达茂旗魅力无限,拥有清新的空气、独具特色的边疆小镇和辽阔的草原。艺术能让草原文化“活”在画布上,更能让外界看见家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