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日报

关于厘清包头“十五五”发展定位的粗浅思考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3版: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大幕即将开启。值此承上启下、新旧交替之际,厘清包头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定位问题,非常必要而且重要。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包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建议围绕办好“两件大事”,进一步推动城市实力实现新提升;围绕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围绕推动文体旅商展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围绕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推动城市承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一,关于包头“十五五”战略定位问题。包头区域位置重要,从国家“一五”时期起就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五五”期间,包头要树立“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的格局视野,全领域、多角度思考包头在国家、区域、自治区层面的战略定位。比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呼包鄂榆国家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中的定位,还有在各个专业领域争创“示范区”“基地”“枢纽”等,同时还要与我市在自治区“十五五”规划的定位等等联系起来理解思考、谋划推动。

包头的比较优势是什么。要分析清楚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所具有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代表性,从而凸显重要性,比如,区位、产业、资源、科技、人才等优势。比如,就资源优势来说,稀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钢铁(不锈钢、特种钢)、装备制造、铝产业、核产业、新能源是显著优势,石墨、萤石、铌、钪等是潜在优势,还有什么优势都要分析清楚。

包头在这些定位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有的事就是主导牵头,比如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发展;有的事就是先行先试;有的事就是配套协作,那么就做好细分合作。要有一个分类,从而按类施策。

包头要实现什么目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分析优势,明晰独特性、唯一性的前提下,强调这些事不只是包头的事,更是自治区的、国家的事,从而把包头的事放到自治区、国家的“本子”里、“盘子”里,上升为自治区的、国家的战略,从而从顶层设计上推动。

第二,关于包头“十五五”产业定位问题。要坚持以“链式化”增强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坚持以集群化强化产业的竞争力,形成空间集聚、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坚持以智能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范式;坚持以绿色化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全面提升产业的生态效益、绿色竞争力;坚持以融合化拓展产业的创新力,催生智能制造、柔性生产、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构建开放创新、协同共进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生态,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新能源产业集聚地”“新材料发展引领区”“传统产业改造示范区”。

一是立足“新”,突破多元发展的“点”。虽然我市经济在全区无论是数量、质量都名列前茅,但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数量”的问题有待解决好,“质量”的问题更不能忽视,只有加快多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重点放在创新驱动上,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发展新制造,聚焦技术创新、数据流通、场景应用、生态优化等关键领域,在更大范围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纵深迈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顺应内需升级趋势,系统治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减少低效、无效供给,扩大优质供给。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支持一机、北重、北奔等大型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用好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推出更多高端化智能化产品。要发展新业态,以“四新”促“四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着力实施新基建支撑、要素资源保障、企业主体壮大、应用场景拓展、发展环境优化等重大行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发展新能源,按照“3060”目标,强力推进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进绿电制氢项目,推动氢能产业在化工、冶金、交通、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把包头打造成为全国首座全景绿氢创新之城和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区。要发展新材料,围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稀土钢、厚壁无缝钢管、铁素体不锈钢、取向硅钢;大力发展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铜合金、稀土合金;大力发展新型化工塑料、氟硅材料;大力发展石墨烯、铌钪等新型材料,打造全国高载能、低排放、绿色化产业聚集高地。加快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高端化发展和高丰度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完善全链条稀土产业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支持包头建设面向全国的稀土产品交易中心,拓展“+稀土”产业耦合发展空间,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二是立足“引”,强化多极支撑的“链”。坚持招商引资,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对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要聚力“招大引强”,继续主动出击、抓紧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瞄准头部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灯塔企业、斑马企业、雏鹰企业等具有强大引领力和话语权的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做实产业基础,形成“千军万马”的生动局面。要聚力“产业链条”,顶格推进精准招商,坚持和完善市直部门与基层联建联创机制,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抓紧抓实重点产业链招商,补齐产业短板,推动形成共生共融、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要聚力“最高最好”,聚焦“少快好”,深化“放管服”,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包你满意”“包你放心”品牌美誉度。

三是立足“融”,织密现代产业的“网”。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包头为自治区工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工业占比目标。要促进工业与科技融合。要强化对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领导,组建由“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定期研究科技创新重大事项,增强教育科技人才等重点工作的统筹协调,促进高校院所主动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和高校成为科技创新力量的主体。要促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要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开展各种与制造业发展有关的底层技术、工具类技术开发,发展包括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完善金融业对制造业产业链服务,开展市场准入及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开展对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的服务和数字化服务,开展采购、销售、贸易、批发、零售以及售后服务,开展广告、专利、商标品牌的服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及专业咨询机构等各种服务外包。要促进企地融合,坚持“以大定小”,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吸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坚持“以小博大”,指导中小企业瞄准业内目标企业,着眼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引资合作,实现双赢。要促进军民融合,协调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民参军”行列,积极推进“军转民”,建立军企、民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军工单位、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和作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要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融合。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规划,推动呼包高铁、包鄂榆高铁建设,打通区内外高铁大通道。进一步密切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经济大省合作,为发达地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第三,关于包头“十五五”城市定位问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七个着力”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宜居包头、活力包头、亮丽包头、友好包头建设。

一是建设宜居包头。不再追求贪大求洋、摊大饼式发展,把安居宜居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可及,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更加注重应对高龄化加速的严峻现实,推动养老服务重心从“硬件增量”向“专业服务提质”转变,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城市体检,通过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布局AI+城市治理场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统一标准整合各部门数据,打破壁垒实现共享流通。

二是建设活力包头。文体旅商展深度融合发展是促进包头全域消费提质扩容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放大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要对文体旅商展资源进行分类梳理,从标识度、可塑性、稳定性、感染力、影响力、价值观等方面做好评估工作,编制文体旅商展融合开发目录;组织举办文体旅商展融合项目与资本对接会,为知名赛事、演艺、节展等落户包头提供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注重与大平台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新业态开发。

三是建设亮丽包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努力把包头建设得更加亮丽。

四是建设友好包头。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一揽子”公共服务供给,降低成本,增强包头的吸引力。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构建全龄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包头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郎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