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日报

群众化解纠纷的“暖心解忧站”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遐

“遇到债务、劳资、物业等纠纷,怎么办?”

“到综治中心调解!”

近年来,青山区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支点,多元协同发力撬动基层治理效能跃升,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利益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了群众化解纠纷的“暖心解忧站”。

“一站式”服务

化解“万千愁”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在青山区综治中心的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

近年来,青山区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围绕“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建设目标,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地,探索综治中心建设与部门力量进驻融合路径。青山区10个街镇综治中心硬件升级改造,部门资源力量进驻,有效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合力。

在青山区综治中心,记者看到窗口前明显的位置摆放着“3单2函”。青山区综述中心主任李枭说:“在接到群众的诉求后,中心统一受理、分类流转至相应窗口,坚持调解优先,采取‘一事一室一定制’,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资源整合,真正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高效解决。”

青山区综治中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周边政务服务资源集聚——对面是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毗邻青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斜对面则是青山区医保局。依托这一政务集群服务优势,“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成为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鲜明特色。

“无论是工商办理相关问题、劳动维权诉求,还是医保纠纷,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在这片区域集中处理。”李枭表示,如今在青山区,老百姓“只跑一次就能解决所有矛盾纠纷”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一中心”统筹

聚合“解纷力”

中午12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终于在边文玲的努力下调解成功。

边文玲是包头市仲裁委入驻青山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员,从8月5日到8月26日,短短的20天里,她已经成功调解了涉及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民间借贷、抚养费相关矛盾纠纷共10起。

边文玲所在的调解室旁就是金融审判庭办公室,刚开完庭的青山区法院法官石新栋刚脱下法袍,就开始研究下一起金融纠纷案件。今年7月底,青山区金融审判庭正式入驻青山区综治中心,自8月6日开始,石新栋和同事每周三和周四固定会到青山区综治中心办公,开展立案、调解、开庭、宣判等司法服务。

入驻以来,金融审判庭已审理案件20余件,成功调解10件。在石新栋看来,将金融审判庭、金融仲裁、调解机构都集中到综治中心,相关的金融案件在立案窗口立案后,能够调解的案件直接就可以进行调解了,调解不成的案件可以进行金融仲裁或者到金融审判庭走诉讼程序。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发力,真正推动了矛盾“一站式”解决。

“青山区作为全市仲裁委机构首批进驻单位先试先行,探索建立‘综治+仲裁+法院’联动机制。”青山区综述中心主任李枭说,这样的多元解纷机制,实质性减少了民商事一审案件立案数。

“田字格”治理

绘出新“枫”景

2024年年底,居民王某(化名)向青五社区网格员陈玉洁反映,物业对居民反映的墙体漏水、水管堵塞、地面下陷等问题处置不力。陈玉洁第一时间与物业联系了解情况,并联系王某实地察看情况,但多次协调未果。随后,社区把这一案件上报到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解决。2025年5月份,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多个部门协同处理,最终圆满解决了王某的诉求。

近年来,青山区综治中心总结出“区委—街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社区(村)网格党小组”党委领导“四级统筹”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现有体系,构建“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基层微治理架构,强化基层社情民意以及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和涉稳风险隐患等方面的情报搜集,打通了矛盾纠纷一线调处和衔接流转的通道,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前,进一步提升风险感知和应对能力。

青山区综治中心还创新“法律服务+微网格”模式,建立882个网格微信群,配置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社区(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各1名,做到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普法,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这样的“田字格”基层治理模式,充分激发了群防群治、自治共治内生动力,形成了多元共治、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持续创新和务实推进。

青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勇说:“我们通过综治中心这个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在风险排查、矛盾化解、预警防控、诉求办理、机制创新五个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目的是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