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春燕
本报讯“以前家里有事,跑社区、打电话经常找不对人。现在单元门口就有‘指南’,找谁办事、啥职责,一清二楚。”近日,家住青山区朝阳一区居民李女士指着单元门口崭新的“网格化管理服务牌”赞不绝口。聚焦居民“办事找不对人”的痛点,青山路街道朝阳社区在辖区三个小区的296个单元门栋统一安装了这种服务牌,以“小牌子”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架起了畅通社情民意的“连心桥”。
新服务牌设计简洁,核心信息一目了然:每块牌上都清晰公示了服务该单元的“六方共管”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包括党小组成员、网格员、单元长、社区民警、微网格员、物管员,同时还明确标注了单元长的工作职责。居民无需再费心“猜”找谁办事,可直接“按图索骥”对接责任人。
“服务牌上墙,相当于把服务窗口搬到了居民家门口。”朝阳社区党委书记张瑞芳介绍,296块“连心牌”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居民下楼、回家时抬头就能看到所需信息,告别了“找人难、问事难”的困扰。职责分工明确,居民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口”责任人,有效避免了推诿和无效沟通,办事效率与精准度大幅提升。同时,居民对“六方”服务质量、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也更直观,反向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安装服务牌不是目的,让信息流动起来、服务落地见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便利,才是初衷。”张瑞芳表示,这小小的牌子,承载着社区党委为民服务的决心,更体现了基层治理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