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岳宇乐 通讯员 鲁岳
7月下旬,土右旗双龙镇哈素海退洪渠遭遇“双重夹击”——持续强降雨叠加上游泄洪,水位急剧攀升,防洪形势瞬间进入紧急状态,面对这场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双龙镇全体干部闻“汛”而动,以“入百村进万户”专项行动为依托,日夜奋战在防汛救灾最前沿。其中,青年突击队更是冲锋在前,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守护家园的坚实防线。
闻“汛”而动 筑牢责任堤坝
在这场“烤”验与“汛”情交织的战役中,双龙镇太平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彭子豪迅速集结村“两委”班子、党员先锋队与村民志愿者,奔赴防洪坝加固一线,以实际行动为家园筑起安全屏障。彭子豪深知“守护”二字重若千钧。他第一时间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将防汛责任细化到每一段堤坝、落实到每一个人,构建起“责任无死角、隐患有人管”的严密防线。连续9个日夜,他日均徒步巡查堤坝7公里;协调轻型卡车、农用三轮车等运输车辆,累计运送砂石料1700余立方米、土方1200余立方米,铺设土工布100米,储备防汛沙袋600余袋,成功处置6处獾子洞隐患点、3处低洼渗水点。烈日炙烤下,他的衣衫反复被汗水浸透,析出的盐霜,成为坚守一线最生动的“勋章”。
冲锋在前 守护“万家平安”
深夜的路上,手电筒的光束穿透雨幕,这是太平庄村包村干部崔亮忠第5次巡查防洪坝。为监测坝体、獾子洞等情况的变化,他和村干部每隔2小时就往返5公里,即便鞋子灌满泥浆也毫无察觉。“只要群众安全,这点儿累算不了什么。”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基层干部的赤诚之心。在较为低洼的区域,雨最大的那晚,镇长亢鑫连续40小时未曾合眼,走遍全镇重点隐患点,即便嗓子喊得沙哑,仍坚守在一线指挥。壮丁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发现独居老人吕奶奶家窗户渗水,立刻自行购买塑料布进行遮盖。“你们冒雨赶来,比亲人还贴心!”吕奶奶拉着干部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场景,在双龙镇的各个村落里每天都在上演。
刚满27岁的渠文豪,已在双龙镇扎根5年。双龙镇三道河村因暴雨积涝严重,村民们急得团团转。此时渠文豪驱车送来4台崭新的潜水泵,如“及时雨”般解了燃眉之急。从抢险一线到后勤保障,从物资调度到爱心传递,渠文豪用青春热血筑起守护家园的“堤坝”。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正是无数像渠文豪一样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抗洪前路的璀璨星河。
持续作战 织密防汛防护网
“彭书记总是冲在最前面,白天带头装沙袋、筑堤坝,晒脱皮了也不撤。晚上他还去巡查隐患点。”党员志愿者郝月厚的话,道出彭子豪的担当。为守护村民平安,他创新“夜巡+夜查”双线作战模式:带领村干部手持强光手电,开展“网格化”巡查,逐户排查危房、严防转移群众回流;建立防人员返流与防治安隐患的“双防机制”,实现转移人员“零返回”“零偷盗”。巡查结束,他又奔赴堤坝,记录水位变化、标注隐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全村的宁静夜晚。
17个昼夜的坚守,双龙镇财政所所长高晓燕用行动诠释着“百姓安,心才安”的初心。她用“铁脚板”踏遍安置点的每一个角落,排查隐患、守护安全;用“婆婆嘴”贴近每一位受灾群众,耐心疏导、消解焦虑。在她和同事们的守护下,安置点不仅有了家的温暖,更让乡亲们看到了战胜灾情的力量。
从暴雨突袭时的紧急救援,到雨停后的灾后重建,双龙镇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始终坚守一线,脚踩泥泞、身披汗水,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支抗洪救援队伍,不仅是灾害面前的“急先锋”,更是村民心中的“定心石”。他们将继续在守护双龙镇平安的道路上,续写更多“青春逆行”的担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