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聚鹿城 共话能源革命与零碳未来
日期:08-24
□记者 岳宇乐
本报讯 8月22日,“智启能源革命·数绘零碳未来”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会在我市启幕。大会期间设置主题报告环节,来自全国能源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围绕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实践探索作报告,为与会嘉宾带来前沿思考与宝贵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以《低碳高效“数—算—能—网”协同融合工程》为题,描绘了能源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在《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受体光伏材料》报告中,对光伏材料的前沿进展进行了专业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一点思考》为题,阐述了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最新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会长武强在《协调规模与效能,推进煤炭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报告中,深刻剖析了当前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核心矛盾,并提出了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可行性的协同发展路径。此外,还有十位院士专家分别就各自研究与实践领域作了主题报告。
“本次分享了绿色固废的低碳化和资源化的利用和‘双碳’背景下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两项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有利于促进化工园区或当地政府低碳化、零碳化的改造。”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匡建平表示,包头煤炭、稀土、生物质资源都非常丰富,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正就第一项技术和相关企业进行对接。
“我们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相关应用技术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各类资源能够与我们实现直接且高效的对接,我们深切感受到包头当地对于合作的诚挚态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主任陈林表示期待后续与包头企业联合,推动技术落地取得成果。
“未来学会将重点关注会后的项目落地对接的动向,携手为包头的能源转型之路注入智慧力量,共同谱写城市绿色发展新篇章。”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副会长张秀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