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日报

挖苦菜的日子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03版:花雨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建军

第一场春雨过后,苦菜露出了头,正是挖苦菜最好的时候。

石拐匆匆脱下冬装,迫不及待地迎接着这晚来的春天。由于地处山区,石拐总是在包头已经绿成一片后,才吝啬地让树草发出一点绿来。苦菜却例外,它不会在意其他植物发芽的早晚,只要肯给它一点儿雨水,它便可以大展身手了。

嫩嫩的、绿绿的,苦菜似繁星点点铺在田地里、山坡上,扭着细细的脖子,单等着你来。

挎一个竹编的筐,再准备一把小铲子,迈开脚步,朝着那绿奔过去。一小朵、一小朵,这些小东西吸引着每个人的眼球。

上边有纤细的苗,锯齿状的叶子,下边有雪白的根,用手轻轻一掐或用小铲子一铲,苦菜就会蹦到你手里来,抖一抖上边的杂土,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没有人会“斩草除根”,他们知道,只要再有一场雨,地下的根就会长出新的苦菜来。

挖苦菜可是个“大活儿”,妈妈们都用糖饼子来引诱孩子,“今天去挖点苦菜,晚上回来妈给烙个大糖饼,让你管饱吃!”孩子们总会唠叨,“上次就说回来给吃糖饼,到现在也没给,就会骗人……”

平时,关系都不错,但在挖苦菜这件事上,却马虎不得,谁发现了就是谁的,不经“主人”同意,别人是不能随便下手的。

坡底下的二后生是我们这一伙儿当中个儿最高的,眼也特别尖,总能第一个发现苦菜。而且,他还有个绝招,只要一发现有苦菜,就解开裤子尿一圈,表明这一片自己占住了。

但一泡尿才能有多少,没等后边圈住,前边的就干了。我们就钻他这个空子,他尿的那一小片,我们都不动,“尿圈”以外的赶快动手。

挖一会儿,腰就不会打弯儿了,再加上天气也热,有的人就蹲不住了,互相拉扯着去树底下做“密密”(一种用树枝做的能吹响的东西)、吃辣麻麻,要不就上树掏鸟窝。

老人们可没有这份闲心,他们要趁着太阳还不高,尽量多挖点,回去拣出来,嫩的人吃、老的喂猪。

眼看着太阳就要当空了,一帮孩子才着了急,胡乱揪上一些,连泥带土塞进篮子里,赶快往家走去。

巧手的女人们早就把锅里的水烧开了,她们一边麻利地把苦菜上带的泥土和杂质抖去,一边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眼睛,什么也往里装。

先前还带着一些土绿的苦菜在水温的作用下,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马上变成了更加诱人的翠绿色。

叫苦菜,肯定是苦的啦,但石拐人吃过的苦要胜这个一千倍、一万倍,还能怕这点苦?“苦香、苦香”是石拐人给苦菜最好的定义。

苦菜能填肚子,又能败火,还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和吃法。有人用苦菜剁碎了来包包子、包饺子;有人用土豆丝、黄萝卜丝下锅和苦菜一起炒;有人把它和菠菜和在一起,做成小丸子炸着吃;但更多的人,是用胡油、芝麻、扎蒙炝了锅,拌了苦菜当凉菜吃。

你是好光景的人家,这一盘苦菜也不会给你丢了脸,反而有人说:“一看就是会吃的,苦菜是个好东西呀!”你是可怜光景的人家,这一盘苦菜也不会让人瞧你不起,也会有人说:“哎,谁们家也是这样,能吃上苦菜算不赖的!”

老人们最得意这一口,酸稀粥、酸苦菜,或者是莜面、苦菜、盐汤,是他们最原汁原味的搭配。“要连这苦菜都咽不下,还能扛住生活的历练?”他们常在饭桌上,把一大筷子苦菜塞进嘴里后,用仅有的几颗牙一边嚼,一边和后辈们说。

石拐搬迁后,开春挖苦菜依然是石拐人的保留节目。腿脚好的,会走得稍远一点,多挖一点回来解馋;腿脚不好的,会捶着腿说,“哎,想去挖点儿苦菜了,这腿不做主啊。在石拐那几年,我最知道哪的苦菜又多又好挖……”家里有车的,老人们会缠着儿女说:“你们带上我回石拐挖点儿苦菜哇,这外头的苦菜咋也不如石拐的好吃。”

细想一想,早些年,挖苦菜是为了填饱肚子,解决生活困境。现在挖苦菜是为了寻回记忆,不在于能挖多少,关键在于挖到曾经的影子。

石拐人在满足了味蕾后,又会让思想回到石拐的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小院:土坯子打的墙、靠着凉房的一溜大瓮、烟囱里的炊烟、前院三老汉的笑声、后院拴柱妈的酸曲儿,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