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就全市涉企政务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完善企业沟通服务制度。持续落实“政商恳谈早餐会”机制,已连续举办34场“政商恳谈早餐会”,坚持每月“面对面”聆听民营企业家需求,并第一时间将企业需求以督办单的形式转发至市直相关部门,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健全了“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工作体系,强化对重点企业全天候、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了服务“不打烊”、监督“不断档”。各旗县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及时宣传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三在两找”工作机制。着力构建起多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形成了“主动发现问题—高效交办—处置解决—成效评估”的工作闭环。深入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截至一季度,为全市民营企业找订单172亿元,推动民营企业经济稳中有进。深入开展我为企业找资金活动,累计向我市银行推荐企业249户,推送融资需求325亿元。截至4月末,各银行实际提供融资支持129户(144笔),完成投放69.4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三是全方位开展涉企服务。对今年实施的650个重大项目,组织专班进行“一对一”服务保障,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手续办理缓慢、要素保障不到位、融资困难、缺少订单等难点、堵点问题。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企业综合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商务洽谈、联审联办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涉企服务事项2965项,办理服务事项6万余件,审批工程建设项目3500余次,助力762个项目落地,各项指标均位于自治区前列。组建了121人的专业帮办代办队伍,提供涉企服务帮办代办1.3万余次。全市各工业园区均建立“流动政务服务队”,开展集中答疑、联审会等上门服务活动560余场,向940余家企业宣讲惠企政策,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今年以来,聚焦“3+5+N”现代产业体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1.3亿元。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积极服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做好招工宣传,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36场,服务企业850余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2.35万人次,有效满足我市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优化外来高端人才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全面做好产业项目建设供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要素保障。
五是全面提升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如审批类、核准类项目立项、节能审查由3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随报随办、当天办结。通过精减办理环节、开展容缺预审等举措,推动企业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时,同步办理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等证照,相较之前办理时间缩减至少15个工作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推动涉企事项一窗受理,一次办成。推广应用自治区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办理服务事项2万余件,除涉密项目外,均在网上进行申报、受理和批复,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六是提升企业监管服务能力。推行柔性监管服务模式,完善“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机制。运用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等柔性措施开展监督,有效减少监督检查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干预。优化企业法律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建立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企业更多通过庭外和解方式妥善解决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旗县区综合服务专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服务专区功能分区设置不够合理,有的服务专区功能设置偏少;有的区域功能较为单一,少有企业应用,导致闲置率较高;有的洽谈区、等候区共处一室,政企交流环境欠佳。
二是涉企政策宣传、解读还不够到位。涉企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对政策知晓率偏低。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难以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导致申报成功率偏低。同时,个别部门存在“重制定、轻落实”现象,政策执行兑现还不到位。
三是金融服务仍需加强。部分中小微企业仍面临授信门槛高、审批周期长、担保要求过严等问题,融资产品种类仍然偏少,企业融资需求与现有金融产品匹配度有待提升。部分旗县区政银企对接不够紧密。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进一步做好“政商恳谈早餐会”“三在两找”等涉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多维度、无死角、全覆盖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全流程、生活服务全方位的“保姆式”政务服务,更好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各项办事需求。
二是推动政策惠及企业。梳理全市惠企政策,汇总形成事项清单并公开发布,不断提高全市各类企业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领域再梳理一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加强惠企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推动企业享受政策“应享尽享”。
三是强化企业融资服务。持续推进金融助力 “三在” 企业专项行动,实施从政策对接、融资申请到落地跟进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满意度。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等特色业务,破解轻资产企业抵押担保难题。发挥正信集团、百佳担保等地方金融机构作用,通过融担基金增信赋能,为高成长、潜力型小微企业开辟绿色融资通道。
四是持续扩展平台服务能力。强化“高效办成一件事”、“蒙速办”APP、“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网”等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聚焦企业和职工的高频办事事项,新增2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进一步优化综合服务平台,拓展移动端应用场景,实现各类移动服务办理系统与“蒙速办”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推进全市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等渠道数据同源、功能互补、服务同效。加强政务效能监察系统应用,提升电子证照应用和签章率,持续拓展普惠式政务服务范围 ,不断提升智慧政务服务能力。
五是提升企业办事舒适性。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功能,探索引入金融、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服务,提升综合服务专区建设水平。梳理归集各市直部门服务企业事项办事指南,明晰手续要件和办事流程。新增“全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50项,梳理公布第二批50项全市通办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事项不少于5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