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包头早早意识到“儿童友好”对于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始终把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列为一项重点工作。
年轻人不想生、生了不懂怎么带,怎么办?包头市精准开展婚姻家庭教育,以“好服务+好家庭”为目标,把普及性、实用性强的正确婚恋、科学家教理念和知识送到全市千家万户中。
带娃影响上班、不自己带又放心不下,怎么办?包头市持续加大托育看护服务供给,通过已建成的托育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有质量、更安全的专业照护
□策划/周旭 贺怡欣 文/记者 苗雨蔚(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两项政策一经发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
这些政策不仅为育儿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不同年代育儿理念的变迁。
年代更迭 理念焕新
由“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2024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全国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为538312元,内蒙古则为489171元。生与不生,不仅是成本问题,也与不同年代的育儿理念密切相关。
“60后”“70后”这代人,大多成长于物资相对匮乏时期,他们的育儿理念较为传统,“吃饱穿暖”是养育子女的首要目标,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谈及育儿经验,“60后”李阿姨感慨地说:“我们那时候,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教育孩子主要靠言传身教,教他们做人要踏实、勤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80后”成为育儿主力军时,育儿理念开始发生转变。“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浪潮中,接受了更多新思想、新做法。他们在满足子女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希望我的女儿不仅学习好,还要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80后”常女士告诉记者,她给孩子报了绘画班、钢琴班等多个兴趣班,希望孩子能在不断尝试新事物中找到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在教育方式上,“80后”更加注重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子女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到了“90后”“00后”,育儿理念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育儿知识和理念。他们追求科学育儿,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00后”新手宝妈小白说:“我会通过各种育儿App、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拥有快乐童年。”在育儿过程中,“90后”“00后”愿意尝试新的育儿方式,如亲子旅行、自然教育等,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多方视角 见证理念变迁
如今,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包头早早意识到“儿童友好”对于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始终把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列为一项重点工作。
年轻人不想生、生了不懂怎么带,怎么办?包头市精准开展婚姻家庭教育,以“好服务+好家庭”为目标,把普及性、实用性强的正确婚恋、科学家教理念和知识送到全市千家万户中。
带娃影响上班、不自己带又放心不下,怎么办?包头市持续加大托育看护服务供给,通过已建成的托育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有质量、更安全的专业照护。
儿童身心健康,是家长最烦心的事,怎么办?包头市建设儿童友好医院,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如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检查、孤独症初筛,青少年脊柱侧弯训练等。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关心儿童、呵护儿童,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国家发布‘育儿补贴’等政策,包头将扎实推动国家政策落地落实,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市卫健委人口家庭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托育机构作为育儿生态的重要一环,在育儿理念的传播与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包头市正在探索将“养、育、教”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托育机构的实践,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育儿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家长们的育儿理念,让更多家庭认识到科学育儿、个性化育儿的重要性。
理念碰撞 共塑美好未来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育儿补贴”和“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济上的减负,让许多家庭在育儿过程中更加从容。
“育儿补贴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帮助,可以给孩子买些好的奶粉、玩具。而且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免保育教育费,一年下来也能省不少钱。”刚生育二胎的刘女士说。
在育儿理念上,政策引导也促使更多家庭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养育孩子。不少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过去觉得只要学习好就行,现在也看到周围很多家庭的变化,觉得还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能只盯着书本,要身体健康,品行端正。”“70后”杨女士在自己2岁孙子的养育方面,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对于一些年轻家长来说,政策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尝试新的育儿理念和方式。“90后”孙先生计划在孩子入托后,利用假期带孩子去旅行,他说:“我们夫妻商量好了,准备用育儿补贴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同年代的养娃理念相互碰撞,蕴含无限生机。“60后”“70后”的传统与坚韧,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80后”的传承与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90后”“00后”的科学与个性,为孩子的成长打开更多可能性。在“国家育儿补贴”“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的推动下,家长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育儿问题,不同年代的育儿理念也将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更充分的交流与融合。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无论是哪个年代的育儿理念,核心都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在未来的育儿道路上,不同年代的家长们会在彼此的育儿理念碰撞中,不断探索进步,让孩子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青年说
育儿理念的进阶藏着多少共同努力?
□苗雨蔚
“育儿补贴”“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两项政策接续出台,既为社会家庭减负,更折射出时代变迁中育儿理念的深刻转型。从“60后”“70后”吃饱穿暖的朴素追求,到“80后”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再到“90后”“00后”科学育儿、个性成长的多元探索,育儿已从物质满足升级为精神滋养的系统工程。
婚姻家庭教育普及科学理念,托育机构融合“养、育、教”,儿童友好医院守护身心健康,包头这些举措让“生得起、养得好”有了现实依托。政策红利不仅缓解经济压力,更搭建起理念交流的桥梁。当传统的踏实勤恳与现代的科学个性碰撞,育儿思想也在传承中实现创新进步。
育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国家政策托底、代际智慧交融,“养娃不易”终将化为“育娃有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漫画/制图 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