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腰背痛得直不起来,膝盖也疼,晚上还总失眠,到底咋回事啊?”在疼痛科门诊,类似的提问常为40~60岁的女性患者。西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高晓猛介绍,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是疼痛科门诊的“主力军”,而困扰她们的“全身疼痛”,核心诱因往往指向“更年期”。 雌激素下降是疼痛“幕后推手”
“雌激素就像女性身体的‘保护者’,不仅管生育,还能镇痛抗炎,稳住骨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高晓猛解释,可一到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会让雌激素“断崖式”下降,身体对疼痛的敏感度瞬间飙升,各类疼痛问题也随之找上门。最先受影响的是骨骼和关节。雌激素能守护骨骼,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钙质沉积,还能保护关节软骨。一旦雌激素缺失,骨量会加速流失,骨质疏松找上门,腰背痛、全身骨痛随之而来,骨折风险也会升高。关节软骨容易磨损、滑液分泌减少,骨关节炎会加重,膝盖、腰椎等部位会又僵又痛。
神经系统也跟着“出乱子”。雌激素能让神经系统保持稳定,但它的“撤退”会导致神经系统信号紊乱,引发神经性疼痛,比如皮肤有蚁行感、烧灼感,或是像被针扎一样疼,原本就有的头痛也可能加重。
肌肉不适也很常见。雌激素骤降会降低身体的疼痛耐受度,可能诱发纤维肌痛综合征,导致全身肌肉酸痛、僵硬,按压时还有明显痛点,人也总觉得累。
“更年期的潮热、盗汗,很多女性都经历过,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睡眠。”高晓猛说,睡眠不足会让身体对疼痛的感知更强烈,形成“越疼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疼”的恶性循环。
更麻烦的是情绪问题。激素波动会让中年女性容易焦虑、抑郁,而情绪低落会进一步降低痛阈——原本能忍受的疼,在坏情绪影响下会变得更强烈,情绪和疼痛相互“拉扯”,让不适感加倍。
四招应对“更年期疼痛”
第一招是调好饮食。多吃牛奶、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搭配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平时多晒太阳,或适量吃些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帮身体更好地吸收钙质,守护骨骼健康。
第二招是科学运动。选择快走、跳舞等负重运动,能增强骨骼密度;练瑜伽、打太极可改善关节灵活性;适当做些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给关节和骨骼“搭把手”。
第三招是管好情绪与睡眠,减少疼痛“放大器”。保持规律作息,睡前少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平时可以通过冥想、养花、读书等疏导情绪,要是情绪问题影响生活,别硬扛,及时找心理医生帮忙。
第四招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如果疼痛明显,可到医院就诊。比如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可通过个性化激素补充治疗缓解潮热、盗汗,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轻部分疼痛。疼痛科也有针对性治疗,比如用药物缓解不同类型疼痛,靠冲击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减轻肌肉关节不适,严重的局部疼痛还能通过神经阻滞等微创介入治疗阻断疼痛信号。
“‘更年期疼痛’不是‘衰老的必然’,而是身体在激素变化期发出的‘求救信号’。”高晓猛提醒,中年女性别忽视身体疼痛,及时了解原因、科学应对,再加上医生的专业帮助,就能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拥抱舒适、健康的生活。
(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