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小李顺利完成捐献   捐献者薛先生   新报讯(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王利军  实习生  安格旭  王斯特)  9月11日,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小李在呼和浩特市成功捐献25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陌生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青春最美的模样。小李是内蒙古第220例、包头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小李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当时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留存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我立刻就填了表。”回忆起入库场景,小李颇为自豪。

  今年6月,小李接到包头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他与一名急需移植的患者初配成功时,他没有丝毫迟疑:“既然当初承诺了,现在有机会帮助他人,肯定要做到。”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小李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配型、全身健康检查,每一项指标都符合捐献标准。在准备捐献的这一个月里,小李坚持运动,他希望能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去捐献。

  9月11日,小李顺利完成捐献,承载着希望的“生命种子”被迅速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希望患者带着我的血液好好活下去。”捐献当天小李说。小李的善举在校园里引发了热烈反响,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也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传递善意的行列,让爱生生不息。

  9月12日,一场跨越数千里的生命救援圆满完成。来自巴彦淖尔市的“00后”辅警薛先生在呼和浩特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成为内蒙古第221例、巴彦淖尔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去年夏天,薛先生在一次活动中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主动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入库刚一年,他就接到了匹配成功的通知。“今年7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我匹配成功了,我有点震惊,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匹配上了,这也是一种幸运吧!”薛先生说,“由于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以为还是像以前一样要抽取骨髓,所以一开始我母亲很担心,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科普了捐献流程,我们了解到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就决定捐献了。”

  9月12日上午,薛先生在母亲的陪伴下顺利完成了捐献。“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薛先生的母亲马女士说。

  “整个捐献过程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很好。”薛先生说,“作为一名辅警,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如今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我觉得很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