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广海 豆虫是个什么虫,我估计现在年轻人知道的不多了,至于见过豆虫的,应该更少。要说豆虫也可以吃,而且是一种高营养高蛋白的美味,许多人肯定不知道或不相信的。
豆虫,又叫豆天蛾,是以吃豆叶、吸食露水为生的害虫,个头和小拇指一般大小,青绿色。生长在豆地下面的幼虫叫“豆丹”,攀附在豆叶上面的成虫叫“豆虫”。在我的老家,不论幼虫还是成虫,都统称为豆虫。其营养丰富,味道极为独特,是我们当地人珍爱的野味极品,是我儿时记忆中最难得的野味。到豆地里逮豆虫吃,也是童年时光最欢乐和有趣的记忆之一。
我小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家里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一年到头分到的现金仅仅够称盐打油用的,想吃点肉无异于妄想。于是,挖豆虫吃,成为我们解馋的美味之一。
每年七月中旬左右,大豆茂盛的枝叶开始疯长,豆荚开始形成,这时的豆虫也开始从幼虫变成成虫。它们白天栖息于生长茂盛的豆棵上,只要看到了,就跑不了,被人们捉回家做了盘中的美味。因为好抓,豆虫也不是很多,我们逮到的就很少,于是,三哥就带我们几个到地里挖豆虫。
三哥逮豆虫很有一套。他教给我们一个准确识别地下豆虫的方法:在豆田地里及其附近朝阳的土堆边、田埂旁,上面有堆起的细小泥土粒的地方,保准会有豆虫,那些细小泥土粒就是豆虫的粪便,它们一般在豆地里9~10厘米深处,一铁锨挖下去,就会有几个豆虫,一天下来,每人能分到二三十个豆虫。
关于豆虫,既简单又不费油的吃法,就是放在草木灰里捂。那时候,家里做饭是用黄泥巴和土坯垒成的灶台,烧锅则是用捡来的树枝或玉米秸麦秸。把豆虫放在烧尽尚有余温的草木灰里,过上一会儿,扒开草木灰,露出捂的又大又金黄的豆虫,弹掉草木灰,急不可耐地放到嘴里,那种酥脆和油汪汪的感觉,是我们儿时生活中最值得回味的美食。
豆虫最好的吃法是油煎,无需任何佐料。等油温六七十度的时候,把洗干净的豆虫放到锅里,随着“滋啦滋啦”的声响,一股飘香的味道弥漫在厨房里,拿铲子把它一反一正,煎上几个来回,那碧绿色的豆虫就变得油汪汪黄澄澄的了。吃上一个,那饱满的蛋白给人滑腻腻的感觉,有一种满嘴流油的幸福感。
大自然里的生物就是这样奇特美妙,豆虫虽然是害虫,却又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现在,老家的田野里,豆虫已经很难见到,现在想吃到它们,真的是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