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爱心菜包”:33户特殊家庭的“幸福速递”
日期:08-25
新鲜蔬菜送到居民家中
新报讯(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实习生 安格旭) “张奶奶牙口不好,多放几个软乎的西红柿;李大哥家有小孩,得加把新鲜的小油菜……”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嘉乐福超市,回民区钢铁路办事处新华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边对照清单核对,一边动作麻利地将带着晨露的青菜、土豆、西红柿、黄瓜分装成袋。这份被居民们称作“幸福速递”的“爱心菜包”,每周三都会准时叩响社区33户特殊家庭的门。 锦泽园小区赵女士家门叩响时,她正忙着把刚捡来的废品折叠分类。开门看到志愿者手里的菜包,老人眼眶也跟着红了:“谢谢你们每周三都来给我送菜,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你们啦!”赵女士来自山西,寡居多年,如今跟着离婚的女儿一起生活,照顾3岁的小外孙女。赵女士没有工作,还患有眼疾,平时就靠在小区捡废品为生。女儿除了负担一家的生活开支,每月还有房贷,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得知赵女士的情况后,社区就将其列入了重点帮扶对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爱心菜包”行动源于社区党委摸索出的“铁三角”服务机制。网格员日常走访发现不少孤寡老人、残障家庭买菜不便,社区党委立刻联动辖区嘉乐福超市:“能不能每周给特殊家庭送点新鲜菜?”超市负责人一口答应:“社区帮我们聚人气,我们也得为街坊尽份力!”从那天起,超市每天预留最新鲜的蔬菜,周三由党小组牵头统计需求,单元长协助核对名单,网格员带着志愿者上门配送,一套“党委牵头、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闭环流程,让“爱心菜包”成了雷打不动的约定。
“送菜不光是送菜,更是送需求的‘听诊器’。”据新华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逯长青介绍,每次入户送菜手里还带着一本“需求台账”,记录着居民的困难诉求,王大爷说降压药没了,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化身跑腿员买上送到家;张奶奶说楼道灯不亮,当天下午就修好。在新华园社区,“爱心菜包”早已不只是一兜蔬菜,它是党组织与群众心贴心的纽带,是基层治理里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