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实习生 白一楠) “这坑前几天还张着‘嘴’呢,今天就平平整整了!”8月21日,呼和浩特市内工大社区综合楼一号楼前,遛弯的李大爷看着新铺的路面高兴地说。就在前两天,因连续强降雨、地基下沉等因素,这里出现一个长2米、宽1米的塌陷坑,碎石裸露、积水汪汪,如今却被与周边浑然一体的地砖覆盖,连接缝都严丝合缝。背后,是社区“铁三角”机制跑出的民生加速度。 “一号楼前塌了个坑,我家孩子去打篮球的路上差点绊倒!”8月19日清晨,内工大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的反馈,立刻赶到现场查看,测量受损范围,拍照发往社区工作群,并拨通物业电话。半个小时后,社区便组织“铁三角”开现场会,“看这土的湿度,是雨水泡透了路基,底下回填土被冲空了。”物业师傅扒开碎砖,指着黑洞洞的缝隙,“得赶紧挖开重填,不然雨再下,坑还得扩大。”
“原则就三条:安全第一、修彻底、少扰民!”社区党委书记郑晓宇一锤定音。物业立刻制定维修方案,调来了切割机、砂石和新地砖,施工队切开破损路面,挖除塌陷区域破损路面及下方松散土层,回填夯实砂石,恢复原有地砖。 经过两个小时施工,塌陷区域路基加固完成。“这坑填的不只是路,是咱心里的踏实。”居民王女士踩着新路面,脚步轻快。
内工大社区党委书记郑晓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铁三角”就是要攥成拳头——居民有呼声,社区来协调,物业抓落实,通过三方权责清晰、信息互通、协同发力,既快速消除安全隐患,也减少了维修过程中与居民的矛盾,进一步夯实了社区治理的民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