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研学铸魂!175名师生额济纳追寻红色足迹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宝日乌拉党政机关旧址   新报讯(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原来守护这方土地,需要这么多人默默付出。”8月19日,在策克口岸,一名同学抚摸着界碑,轻声说道。

  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自治区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挺膺强军担当”学生军事夏令营研学活动走进阿拉善盟,175名来自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师生,用4天时间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互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8月16日清晨,师生们乘坐列车抵达额济纳站,稍作休整,便奔赴边防某部队。在庄严的开营仪式上,嘹亮的军歌与整齐的步伐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走进军营,豆腐块般的被子、整齐的物品摆放、官兵们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课本里“纪律严明”4个字变得可触可感,也让“责任”与“担当”在同学们心中具象化。

  在东风航天城,历史展览馆泛黄的老照片、实物展品,记录着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船的奋进轨迹;在“天宫课堂”地面分课堂,同学们亲手操作航天实验,直观感受航天科技魅力。“从一无所有到遨游太空,航天人到底是凭着怎样的决心,在这片戈壁上种出了‘星辰大海’?”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学生刘思华驻足良久,眼神里满是崇敬。

  “为了给航天基地腾出场地,牧民们赶着牛羊,恋恋不舍却毫无怨言地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他们说‘国家需要,我们就搬’。”在宝日乌拉党政机关旧址,“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往事让师生动容。

  在苏泊淖尔苏木,从策克边防会晤站到人民邮电所,从承载记忆的粮仓到充满时代印记的怀旧商店,额济纳的发展轨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同学们在行走中读懂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深刻内涵。

  “这次夏令营,是一次沉浸式的国防教育,更是一场红色基因的接力。”活动负责人冯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研学,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家国大义,把崇军尚武的热情转化为成长的动力。